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默克尔访华看德中关系远近

2010年7月19日

德国总理结束了中国访问。《日报》认为,"外交套话背后既有良好用心,也有困难之处":"中德作为战略伙伴进行合作,把双边关系提高到新水平",困难是中国希望德国促成欧盟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https://p.dw.com/p/OOgn
默克尔在西安参观兵马俑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中德双方都知道,谁也不能没有对方。德国向中国出口汽车和机械,使联邦共和国免受更大经济挫折,而德国同时大量购买中国的纺织品 和电器。2009年,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贸易达到了创纪录的920亿欧元。

北京支持欧洲,但要求回报,要求默克尔做出努力,促使欧盟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这样的身份对中国的企业大有好处:它可以保 护中国企业不再受到倾销廉价商品的指控。但是,默克尔总理坚持不让步,她要求北京先达到一些重要的条件:必须更好保护外国在华投资 厂商的知识产权,此外,国际公司应该能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相比,它们感到自己受到亏待。"

德累斯顿的《萨克森日报》认为,"与过去几年的冷淡关系相比,默克尔总理现在说双方关系有了新的质量。但这一说法听起来仍然有些言 过其实":

"谈不上什么美好的友谊开始了。在北京对待公民权利的做法、对气候保护不够积极以及对保护知识产权没有正确认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 重大的分歧。这一切无法用外交套话掩饰。不应该高调赞颂德中关系,以清醒的目光观察才是合适的做法。两国关系的特点是讲究实际,这 样的说法听起来没有轰动效应,但更接近真实,更为有效。"

莱比锡的《人民之声报》指出,"德国与东方的两个大国之间虽然有许多分歧,但它们首先是伙伴,不是对手。默克尔做了这样的表示,也 获得了认同":

"柏林的这位政府首脑在全球被视为世界政治最可靠的伟人之一,德国经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辟走出危机的途径。俄罗斯的现代化和中国 对技术的渴求就象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一样,将对今后若干年产生影响。但关键的问题是,应该精心保持合作与竞争两者关系的平衡。"

《奥登堡人民报》写道:"市场、权力和道德之间有一个棘手问题组成的三角型紧张领域。现在德国的部分经济对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依赖 性增大,联邦政府必须承担更大责任。总理默克尔开辟了新道路,这是一项相当大的进步。她在访问俄罗斯和中国时与那里的非政府组织的 代表会晤,也同样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做法。有必要进一步开拓多元化,这方面有弥补的急切需求,因为迄今为止,道德原则一直过分处于 劣势地位。"

编译:王羊

责编:潇阳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