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以色列25年前的“预防性自卫”

2006年6月7日

本周三(6月7日)是以色列摧毁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25周年的纪念日。当时,以色列战斗机发动了代号为“巴比伦行动”的突然袭击,并将这一行动看成是“预防性自卫”。

https://p.dw.com/p/8aBg
“神兵天降”图像来源: Dassault Aviation


联合国安理会1981年6月19日在第487号决议中表示,安理会以最严厉的口径谴责以色列军方的袭击。决议表示,空袭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并违反了国际行为准则。这项决议发表于袭击后12天。安理会认为,以色列不能以军事打击作为威胁,更不能重蹈覆辙。此外,这一行为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拉克当时已经签署了这一条约,以色列还并不是条约的签字国。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言语中充满了怒意!

“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明显违反了国际法,必须受到严厉谴责。”

这并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也不是最后一次。当时以色列政府并不以此为然。耶路撒冷深信,采取预防性自卫措施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精神,即联合国成员有权利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自然权利,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而安理会并不这么认为,并要求以色列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法国在袭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尴尬。当时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在70年代表示愿意支持伊拉克修建核反应堆并提供12公斤浓缩铀。而在袭击当天,所有的法国专家中只有一人在现场工作,并在袭击中丧生。种种迹象显示,以色列可能事先向法国通报袭击计划。而遇难的这位法国人被怀疑是在反应堆为以色列空军安置了定位发报机。

华盛顿当时也是以色列的盟友。美国政府对袭击事件也很震惊,并决定暂时中止向以色列提供F-16型战斗机。但是几天后,美国调整了对以色列的政策。当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基科帕特里克表示:

“我认为,人们应该意识到,鉴于伊拉克迄今的历史,以色列的担心是有理由的。伊拉克从来没有签署停火协议,并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也并不参与任何实现中东和平的努力。巴格达甚至都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

代号“巴比伦行动”的空袭开始于1981年6月7日下午15点55分。八架F-16型战斗机和五架F-15型战斗机从当时埃及占领的西奈半岛艾奇昂空军基地升空,向东飞行。之后,战斗机群进入了沙特的领空,并首先沿着沙特与约旦的边境飞行,直到伊拉克。在飞行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战斗机群抵达了目的地,离巴格达不远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在短短的几分钟内,13架飞机投掷了16枚各一吨重炸弹。炸弹砸破了反应堆的顶棚,将其彻底摧毁。

袭击后,以色列首先想保密。之后,以色列总理贝京打破沉默。他在以色列空军执行任务安全返回之后说:

“根据最可靠来源提供的可靠消息,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将于今年7月,最晚今年9月投入使用。出自简单的逻辑,我们举定现在采取行动,要不然就晚了。我们将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卫我们的人民。”

巴格达方面一开始保持克制。但在意识到袭击导致本国核技术研究倒退数年之后,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强烈的抗议活动。阿拉伯人将袭击看成是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的羞辱。阿拉伯国家联盟驻联合国特使马科苏德表示:

“这一发展的严重性显示出以色列攻击性外交发生了质的变化。阿拉伯世界国家就此应该协调相互的战略。我们决定首先召开阿拉伯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其次,我们将上诉联合国安理会。”

如果不考虑安理会第487号决议,阿拉伯国家上诉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巴比伦行动”加深了中东国家对以色列的不信任感。人们长时间以来坚信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也不得不接受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国家的事实。对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的袭击是以色列向其他有意发展甚至研制核武器国家提出的警告。

这也许是伊朗长时间将其核计划保密的原因。现在,伊朗的核设施分散在很多地方,也不像当时伊拉克核反应堆那样容易被摧毁。1981年负责“巴比伦行动”的指挥官拉茨表示,伊朗的核设施只能够由地面部队摧毁,如同1981年的行动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