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联公投:台湾在玩一个象征性的游戏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9.02.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入联公投:台湾在玩一个象征性的游戏

今年3月台湾举行总统选举,8月中国举办奥运会,11月美国总统大选。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台湾岛内的风吹草动更是引人注目。入联公投的结果北京将如何解读,如果北京果真牺牲奥运会,武力促成统一,美国的“对台关系法”是否赋予华盛顿军事干预的义务。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就中美台三角关系采访了德国对外关系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奈德。

摆出来看的

摆出来看的

德国之声: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历史。60年代末、70年代初促使美国总统尼克松转变对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

桑德施奈德:小小的台湾岛最终抵御不住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这是可以预见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在冷战大背景之下的纯策略性的决定。当然美国当时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在与苏联的较量中打所谓的中国牌。不过当时改变对中国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认识到必须与中国发展正常的关系。

从尼克松72年访问中国到79年中美建交,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什么如此漫长呢?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外交举动。我们必须考虑到冷战的大背景,抛弃一个关系密切的战略性伙伴,转向一个共产党国家,这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很多争论,也需要做周密的准备。中美之间就“一个中国”的政策也进行了很艰辛的谈判。这7年的时间说明两大完全不同的体系虽然开始合作,但彼此仍充满猜疑。

美国的“对台关系法”可以说是当时决定与中国建交的总统卡特向国会做出的妥协姿态。这一法律赋予美国保护台湾的义务吗?

这一法律仍然有效。其中一个条款的内容给了美国保护台湾的可能,但不是必须。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武力进攻台湾,美国不是会自动出兵。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在过去几个月、甚至几年两岸关系的风风雨雨之后,美国国会中为台湾游说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美国的安全政治家也认为,一旦台海发生战争,美国将出面干预。也就是说将导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005年中国推出的“反分裂国家法”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为什么国际社会反弹如此强烈?

Prof. Sandschneider

桑德施奈德教授近影

出台“反分裂国家法”的时间正与欧盟讨论是否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的讨论重合。从北京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不幸的巧合。从内容上来说,正如您所说的,北京其实不需要这样的一部法律来阻止台湾宣布独立。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已经非常明确。这一法律多多少少是个象征性的举动,是向台湾现任总统陈水扁的台独努力发出的警告。对北京来说,“反分裂国家法”达到的效果远离中国政府的初衷,它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引向了台湾的安全,而不是中国的国家利益。

与台湾总统选举同时举行的入联公投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因为即使台湾公民要求台湾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联合国也不会考虑吸收台湾。那么这一公投案实际上是民进党促选的一种手段吗?

我担心是这样的。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因为公投结果不可能改变台湾的地位。单是中国在安理会拥有的否决权就使公投结果不可能有任何付诸政治实践的可能。而且国际社会不愿在这一问题上惹恼中国。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又是一个玩弄象征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很容易出轨。北京至少在一月份台湾立法院选举之前非常担心台湾会利用奥运会的机会,采取一些会引发严重危机的举动。目前局势有所缓和,因为国民党在立法院选举中大胜。但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变。

如果公投结果是积极的,对北京来说是否意味着底线被突破了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中国政府不愿意被视为纸老虎,只威胁,不行动。这是整个局势当中的一个危险变数,就是北京政府觉得有必要给台湾颜色看看。特别是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如果中国政府对此失控,在奥运会召开之前,这可能是一种很危险的格局。

从长远来说,台北是不可能赢得与北京之间的外交战的,为什么台湾还要继续这场耗资巨大的比赛呢?

非常可悲的是,外界没办法给台湾出主意。如果无所作为,那么鉴于中国大陆的经济、政治崛起,台湾的战略地位每年、甚至每个月都在恶化。如果试图改变现状,那么台湾又太容易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陷入压力。从台湾的角度看,实在是没有好的选项。台湾的外交官也说,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得到更多的国际承认。所以,尽管台湾的外交努力很多时候注定要失败,他们也不会停止这种努力。

如果中国不发生政治的变化,台湾终将成为一个失败者吗?

台湾现在就是一个失败者。我们西方在对台湾的态度是双重标准。我们不能忘记,台湾过去40年里达到的正是我们西方所一向倡导的。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之下,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成绩不予承认。这对那些大肆宣扬西方价值、并在世界其他地区要求这些价值得到实现的政治家来说,不仅是一个颜面问题,而且一个可信度的问题。

DW.COM

  • 日期 19.02.2008
  • 作者 采访记者:张丹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9ox
  • 日期 19.02.2008
  • 作者 采访记者:张丹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9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