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占领第三世界" | 媒体看中国 | DW | 20.01.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北京占领第三世界"

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影响与日俱增。最近两年间,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此间媒体认为中国的主要动机是谋取经济利益,保障石油和其它原材料的来源。

中国在非洲参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在非洲参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南德意志报》1月19日发表题为"北京占领第三世界"的报道,认为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银行向第三世界发放贷款,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证明中国是多么致力于扩大其国际影响"。

报道指出,"在中国人的钱和世界银行的钱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报道引述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东亚问题专家尤纳唐 ∙ 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的论断说:"世界银行主要是想通过贷款促进第三世界的政府和经济发展,中国提供援助主要是为了给本国在外国的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该报写道:"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与原材料丰富的国家加强贸易关系的良机。比如作为贷款的回报,中国赢得了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巴西等国家的石油供给。而世界银行的援助常常带有严格的条件,如政治改革等,中国以加入公司或交货保证的形式,只是希望从这些国家获得原材料。为了避免政治压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决定不接受世界银行,而是选择中国的贷款。"

该报说,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攻势"始自世纪之交,旨在获得原材料,继国有原材料康采恩之后,"接踵而来的是越来越快的不同工业部门的中国企业,如电信、银行、农业等。合作形式主要是长期的贸易协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还有援建项目。中国人将铁路线和公路现代化,修建机场、医院、学校、输油管和炼油厂。他们的活动给当地的革新带来了推动力。那些大方地开支票的外交官不会因当地政权的腐败而有所顾虑。"

该报写道:"让欧洲人和美国人难以相信的是,其先前的势力范围多么迅速地被中国占领。这给中国这个超级大国引来了批评,被指责为试图进行'新殖民主义征服'。(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朗采尼(Maria Laura Lanzeni)认为这种批评是"言过其实"。一个拥有权力和金钱的国家进入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会引起这种怀疑。但是,中国没有政治目的,纯粹是商业目的。"

"支票外交"的目的
该报接着写道:"与腐败国家做生意,北京的官僚们也不畏缩。这些业务鲜有透明的,地方政府将一大部分贷款据为己有的案例一再曝光。比如,两年前菲律宾总统家族被控滥用中国的资金,类似的事也在刚果发生过。中国的支票外交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

该报认为,发展中国家以何条件从北京获得资金,"无论如何不是取决于自己的政府首脑,而是取决于在中国人看来它们能提供什么"。"谁拥有丰富的石油或铜矿资源,就会有很好的机会获得低息贷款。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费多丽(Doris Fischer)说:'中国的贷款大都比世界银行或者其它组织的资助更优惠。原因在于,无论是中国发展银行还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都是在国家手中。其设立不是用来赢利的,而是用于实现政治目标。"

该报接着写道:"在非洲和拉美开发新的销售市场也是目标之一,中国想在商品出口上最终不依赖于西方买主。北京借助于发放贷款所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在国际上推广其货币。……"

摘译:林泉

责编:叶宣

以上文字摘自或编译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日期 20.01.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zzy9
  • 日期 20.01.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zz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