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210411 NATO Libyen

2011年4月22日

北约发起利比亚行动至今已经过去了大约四个星期,而行动何时能够结束却显得遥遥无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约面临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那么,北约还有没有可能尽快尽量体面地结束这场军事冒险呢?

https://p.dw.com/p/112Xh
图像来源: dapd

近一个月以来,国际社会开始为利比亚平民提供保护,使他们免遭卡扎菲政府军的袭击。不过保护平民的行动只能由空军来完成,因为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明确禁止动用地面部队。那么,这场军事干预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有卡扎菲下台,保护平民的行动才能停止呢?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并没有涉及利比亚政权更迭的问题,而军事干预的重要参与国美国,法国和英国则明确表示,决不会同卡扎菲政权举行任何旨在解决冲突的谈判。

柏林跨大西洋安全问题信息中心奥特弗里德·纳绍尔(Otfried Nassauer)表示:“因而如果它不能在军事上尽快取胜,就有可能会变成漫长而丑陋的外来军事干预,就像阿富汗战争那样,或者是像科索沃那样,谁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的冲突。”

而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北约能够尽快在利比亚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纳绍尔强调,北约尽快走出利比亚死胡同的可能性很小。换句话说,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利比亚都形成了僵局,冲突双方要想摆脱僵局都很艰难。

对北约来说,难度在于在今后数周甚至数月内,如何有效维持空袭行动。空袭行动的目标是摧毁利比亚政府军的中型武器,军火库以及指挥和通讯系统。

激战中的利比亚港口城市米苏拉塔的局势足以说明,空袭行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谈何容易。陷入绝望境地的当地反叛武装不断请求北约派遣地面部队增援,因为政府军士兵常常装扮成平民对反叛武装展开偷袭。北约呼吁当地民众离开交战地区,以免空袭行动造成误伤。汉堡和平和安全政策研究所的米希尔·鲍尔卓斯卡(Michael Brzoska)认为,假使北约加强空袭力度,无疑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他说:“事实上,我不认为现在有很好的出路。我猜想最终的结局将是利比亚出现分裂局面。可能是东部和西部各自为政,同突尼斯接壤的地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飞地。而北约届时则会作为外部军事力量,监控东西两个地区之间不出现大规模的冲突。不过,我不认为能够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利比亚问题。”

和平问题专家鲍尔卓斯卡从一开始就反对对利比亚贸然展开军事干预。他认为西方如果能够尽早开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合作效果要好得多。鲍尔卓斯卡表示,现在军事干预既然已经开始,那么北约除了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已经别无选择。他说:“我不认为卡扎菲能够相信北约会撤军,利比亚政府军会最终获胜。北约绝不会允许出现这种颜面扫地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北约也不会有兴趣同卡扎菲全面开战,并最终战胜他的军队。因此,权衡种种利弊,北约最为理智的方案就是对利比亚实施较低水准上的长期军事干预。”

而柏林跨大西洋安全问题信息中心的奥特弗里德·纳绍尔则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持续过长,将会带来很多隐患。他说:“空袭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如何将政治和道义相结合的问题。同国际社会一样,北约内部对这场军事行动也存在争议,这对北约是有害的。北约作为全球最强大军事联盟的形象因此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联合国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联合国希望承当起保护平民的责任,但却无法实现目标。即便联合国同北约开展合作,也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利比亚决议案的唯一根据是履行保护平民的义务。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和巴尔干人道悲剧发生后,保护平民成为联合国新的道德准则。根据这一准则,如果某成员国政府无法履行保护平民的义务,国际社会将出面干预。汉堡和平问题专家鲍尔卓斯卡表示,这一道德准则也带来了诸多矛盾,因为每一个个案情况都不尽相同。他说:

“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这种保护都不可或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避免政府的为所欲为。但是这种保护义务也不应当赋予西方人担任'裁判'的权力,让他们对某国实施长期军事干预,并决定该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北约目前在利比亚所要做的,恰恰是长期军事干预。不管北约各成员国同意与否,北约在利比亚都是交战双方的一方,而绝不是裁判方。

记者:Sandra Petersmann 编译:达扬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