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同一个世界里有许多梦想

2008年8月11日

北京奥运开幕后,德国全国性和地方报纸发表了大量评论。评论的重点并非针对开幕式本身,而是奥运给中国可能带来的变化。莱比锡人民报写道:

https://p.dw.com/p/EuBk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美国总统布什图像来源: AP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行首届奥运会的口号。巨大的、甚至梦幻般的开幕式无愧于这一口号。但就象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样,我们看一眼背景后的情况,就可以发现这一动听的口号同样经不住推敲。难道全世界都梦想六分之一的人类在中国继续被禁止自由发表言论吗?压迫西藏人民 、打击政治反对派是我们的梦想吗?

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对东道国抱有耐心。不停地挥舞木槌只会导致中国人与当权者结为同盟。至于中国领导人受益于开幕式的光彩,早就为人所知,不会改变人们的印象。"

今天的世界不再那么容易受骗

格腊出版的东图林根日报认为,"人们十分担心,中国的共产党当权者把奥运的光辉用于自己的宣传目的,但对比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今天的世界不再那么容易受骗。"该报接着写道:

"组织相对完美的体育比赛不能掩盖如下的事实: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专制特征并造成了社会激烈分化。当56个民族的代表身穿传统服装在北京奥运体育场上欢乐舞蹈时,人们没有忘记红色中国里少数民族的的人权实际情况。奥运不能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但也许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对中国国内产生影响,加强中国的自由民主力量。这倒是奥运带来的不坏的副作用。"


能否做到向世界开放?

柏林晨邮报认为,"中国是专制体制,它想通过奥运向全球数十亿观众展现自己是一个有自我意识、向世界开放的现代化国家。这一切能否获得成功,今后几周将显示出来。"该报接着这样写道:

"面对近来发生的事件,能否成功达到这一目的很成问题。但是今后两周内,中国国家领导人有机会展现自己是良好的东道主,尊重那些不愿何时何地都按其旨意行事的同胞、运动员和游客。如果不利用这一机会,那么中国就几乎白做了一切。北京留在人们印象中只能是一座恐吓威胁人的奥运城市、奥运就会成为'新闻检查的奥运'。"

民主和中国成为媒体中的持久话题

但也有一些报纸的评论文章在奥运与中国的问题上发表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萨克森日报认为:

"北京担心的问题超出了交通堵塞和烟尘的范围,这次还加上了针对举办国中国的奥运政治化问题,试图通过公开施加压力来改善人权。这样就对体育提出了过分的要求。最后只能使民主和中国成为媒体中持久话题。至于除此以外还能达到什么目标,就要等着瞧了。"

政治的剂量太大了

累根斯堡的中巴伐利亚日报也批评奥运与政治挂钩的做法,该报的评论问道:

"体育能承受多少政治?这是过去几天和几星期常提出的问题。奥运本来就是体育,但在对待中国和围绕中国发生的事件的问题上,我们几乎无法感受到这一点。现在巨大的开幕式后之后,这个大舞台应该留给运动员16天。但是,本届奥运会并没有获得自由,就象中国不是自由国家一样。政治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剂量太大了,所以很难一下子恢复原状。"


大多数中国人对中国政府满意

新威斯特法伦日报认为,"我们必须意识到,西方和中国的价值标准不同,西方文化不能成为一切事物的标准,不能一比一地转移用到其它每一个文化地区。"该报接着写道:

"七月底美国民意调查机构发表的问询结果表明,在共产党统治下生活五十多年的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政府、对政府为国家制定的方向以及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十分满意。 今后十六天内,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时,同样应该注意这一点。极为重要的是,奥运结束后也应这样看问题,因为对于必要的变化来说,十六天的时间太短了。"


北京奥运仍然是希望的标志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西德意志报认为:"尽管有疑问,但北京奥运也许仍然是希望的标志,希望中国有一天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外开放。奥运也许将成为一个标志,标志着或早或迟对中国的希望将超过对中国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