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欧盟看齐,十国外长倡建更加一体化的新东盟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30.07.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向欧盟看齐,十国外长倡建更加一体化的新东盟

第40届东盟外长会议7月3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十国外长就制定新东盟宪章,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更紧密合作,以及成立人权机构等议题展开讨论。

东盟外长结束第一天会谈,满载而归

东盟外长结束第一天会谈,满载而归

新宪章,更加团结的东盟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大会开幕致词中强调了东盟未来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发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国家间的,以保证社会公正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品为重点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东盟的目标不光是要建立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而是要建立一个动态的政治经济力量,从而将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阿罗约的讲话正体现了这次十国外长会议的中心任务,也就是,面临着中国与印度快速的经济增长,军事实力的不断扩张,以及通过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来不断撷取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压力,东盟需要推动修改制定新的“东盟宪章”,深化东盟国家的一体化,把东盟建设成类似欧盟的高度一体化国际组织。各国外长希望新宪章能够在11月份投入实施。新宪章将把东盟变成一个类似欧盟的法制一体化的国际组织,从而为在2015年创立区域自由贸易区铺平道路。

缅甸抵制成立东盟人权机构

新宪章草案的一个部分就是要授权在东盟内部成立一个新的人权机构,这也成了本次东盟外长会议第一天的一个核心议题。据美联社的报道,各国外交人员在星期天(7月29日)的一个低级别的会谈中,制定了一个成立人权机构草案。据一名参与制定草案的外交人员透露,缅甸没有接受这个草案,所以必须等到星期一(7月30日)通过外长会议最后决定。而各国外长在今天刚刚结束会谈之后,证实了草案被最终通过,虽然讨论曾一度因为缅甸政府的反对而陷入僵局。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因成立人权机构的草案获得通过受到鼓舞:“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这是保卫人权的胜利。”菲律宾一直在致力于在东盟内部建立一个人权机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缅甸政府反对的原因,罗慕洛强调:“所有国家都会在草案上签字。”下一步,各国将继续讨论草案的细节,并分发到各个国家,以期草案能在今年11月份的新加坡东盟峰会上获得签署通过。

据德新社的报道,各国外长在结束第一天会议之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他们虽然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缓慢表示不满,不过仍然期待缅甸军政府能够积极参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联合声明中说:“我们认可缅甸政府对它正在面对的复杂问题付出了努力。我们不会改变建设性地将缅甸纳入到一个互助共享的区域组织中来的方针。”不过联合声明也明白表示了对缅甸军政府重建民主政治速度缓慢的不满:“我们对缅甸政府民族和解步伐的缓慢速度表示关切,并希望仰光政府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制定出可行的还政于民的计划。”各国外长要求缅甸军政府解除对异议政治领袖,62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的监禁,她在过去的17年中有11年受到软禁。

会议其他热点以及下一步议程

除了关注东盟自身的一体化,外长会议也表达了对热点国际问题的关切。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东盟外长会议在一天的会议日程之后发表声明,呼吁美国和其他国家从伊拉克撤军,声称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战祸连连的国家恢复平静:“我们相信,从伊拉克分期的,协调一致的撤军,—考虑到目前伊拉克国内的情况—,将有益于伊拉克恢复和平。”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说,这个提议并不是因为考虑到将要在本周内举行的,将有美国参与的区域性安全会议才提出来,“这与时机无关,我们提出的是一个全球人民都希望得到的结果,包括美国和他的盟国们在内。”

本周二,东盟外长会议将结束会谈,并为将在本周晚些时候举行的区域安全会议做好准备。美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北韩和一些其他国家将参加这个区域安全会议。

此外,一位南韩的外交人员证实,本周二,南北韩的外长还将进行一对一的会谈,但还不知道双方会不会谈到北韩的核子项目。

东盟十国成立于冷战高峰期的1967年,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组成,欧盟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

DW.COM

  • 日期 30.07.2007
  • 作者 多马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BNeS
  • 日期 30.07.2007
  • 作者 多马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B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