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华德国中小企业有共难

2008年2月23日

立足中国的三千多家德国中小企业有一个共同问题:缺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少数年轻的中国技术人员纷纷涌向西门子、戴姆勒等大公司,留给中小企业大多是没有专长的普通劳动力。本周的经济周刊谈到了这个问题的现状:

https://p.dw.com/p/DCCg
都去大公司图像来源: DW

“欧洲商会和为企业提供咨询的罗兰贝格公司去年的调查表明,86%接受问询的企业表示,寻找能就任管理职位的人才比头年更为困难,61%的企业比头年更难找到营销人员。与2006年相比,59%的公司寻找工程师的难度加大了。

“专业型劳动力不足已造成工资快速攀升,人员流动也同样增多。一些德国企业从下层管理部门直到上层,每年不得不配备新的人员,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为了多几个欧元就会改换门庭。根据专业水平不同,目前工资每年提高10%至20%。”

经济周刊的文章认为,中国各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大中学生只知道重复老师讲过的句子,往往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中国的高等学校不仅在语言培养方面、在技术和自然知识的传授方面也必须奋起直追。教师们大多缺乏真正的专业水平,高校的技术设备尽管部分有所改善,但仍然陈旧。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中国的年轻人也有很大缺陷。与独立寻找解决方法的印度人不同,中国员工大多只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博世公司说,‘许多中国职工没有独立创新的精神。’

“德国公司的人事顾问认为,中国高校每年毕业的四十万工程技术人员中,最多只有10%能适应外国企业的工作。一名经过三年培训、具有机械和电子技术的德国机械电气师一下子就能把大学毕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比下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尽管专业人才奇缺,但2007年中国四百万大学毕业生中仍有30%以上的人没有工作。中国的教育体制尽管做出了改革努力,但仍然与市场失之交臂。”

文章最后写道:“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将在2010年以前投入17亿美元,用于扩大职业学校。今后几年,中国将培养出不惧怕与外国竞争的3600万专业工人。但德国的中小企业不能等到那一天,它们已自己组织起来,开始培训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咨询公司则建议它们聘用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因为这些学生不仅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而且带来了语言知识和对两种文化的理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