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检查应随遇而安? | 媒体看中国 | DW | 17.07.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对新闻检查应随遇而安?

上星期,中国政府发言人宣布将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三万名网警在“金盾”的旗号下忙于封闭可疑网站、过滤政府不中意的内容、监视聊天室的言论。新苏黎世报观察了中国网民对这种严密控制的态度后写道:

为了“稳定”,中国的互联网上不许谈政治和社会问题

为了“稳定”,中国的互联网上不许谈政治和社会问题

“中国人几乎没有经历过新闻自由。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人要么特别轻信,要么极其多疑,往往两者同时兼有。虽然他们知道,北京检查并操纵媒体,但大多数人仍然更倾向于相信本国、而不相信外国的报道。很少能遇到抱着健康的怀疑态度来阅读新闻的人,许多人混淆了互联网似乎具有的直接性与可信性。此外,那些最多受益于经济繁荣的人明显对政治不感兴趣。一位35岁的电脑工程师说,政府不征求他的看法,他也不需要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询问的中国人中几乎没有人对新闻检查感到不安。他们把检查视为坏天气,无法改变,只能随遇而安。对于未经政府授权的报道,许多人甚至表示应该进行检查。一位平时非常自由化的青年妇女认为,如果有人在政界人物准备退下时公布此事,当然是出卖国家机密,政府失去了面子,记者应受到惩罚。中国只有少数博客文章具有明确的政治性,一些人抨击腐败、不公正或大型工程项目。许多博客以个人主义者、完全私人的身份出现。但一旦‘起火’,形势可能很快发生变化,这些博客也会变成政治博客。”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现已超过美国,将多年领先于全球,谈互联网必然要谈中国。法兰克福汇报上周开始刊登介绍中国互联网的系列文章。第一篇谈的是中国的博客,文章认为,中国博客有三大特点:

“第一,中国大多数博客并非匿名写作。相反,他们想通过丑闻的闪烁多彩的外衣获得社会公众的青睐,以便尽快提升自己的地位。许多博客就是在其博客文章取得成就后,转而成为官方媒体的工作人员。第二,对175名博客所写文章检查的结果表明,没有一人涉及政治或社会问题。第三,大多数博客文章无非是对官方媒体规定的内容进行评论或诠释,没有调查型的新闻或积极投入的社会报道,互联网中的第四权力仍然付之阙如。

1600万博客并不具有颠覆性,所以中国全国人大今年四月开会时公开讨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所有人大代表是否也应作为博客积极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中国,博客早已不是自下而上的发掘,更成了一个被上层倒转的政治机构。”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