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中美争议焦点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9.05.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市场准入-中美争议焦点

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中美谈判中有了更多的筹码。在5月9日和10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等长期议题仍是讨论焦点。但专家们对本次对话取得突破几乎不抱希望。

AUSSCHNITT: FILE - In this Oct. 11, 1997 photo, Washington state governor Gary Locke, right, and his wife, Mona, survey the passing scene on both sides of the Pearl River as they travel on a ferry to the Lockes' hometown of Jilong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cke, governor of Washington State, visited his ancestral home for the first time. A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say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plans to nominate Locke to be the next U.S. ambassador to China. A formal announcement is expected Tuesday, March 8, 2011. Locke is the first Chinese-American to become commerce secretary.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were born in China. He would succeed Jon Huntsman, whose resignation is effective next month. (AP Photo/Anat Givon)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

市场环境恶化

市场准入是中美两大经济巨人目前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 ,双方就互相指责对方用不正当的途径影响生意往来。不久以后将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现商务部长骆家辉在5月初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就严厉批评说,在经历一个长期,成果颇丰的对外开放期后,中国紧缩其贸易环境。中国政府最近的政策显示,外国投资不再那么受欢迎。骆家辉批评的焦点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所谓的本土创新政策。它使国外企业时常被整个产业拒之门外,或者被迫交出专有技术信息作为在华运营的先决条件。

北大经济学教授夏业良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认为,"中国的市场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而且对外国进入中国的企业和投资人越来越不利。比如对联合利华(Unilever)的处罚其实也表明了一种立场和态度。"

而中方经济谈判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则抱怨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他说,美方常常以涉及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企业在美国开展业务,所以中国企业去年对美直接投资只有50亿美元。中国最大的IT企业华为就因所谓涉及"国家安全"而不得不放弃对美国三叶(3Leaf)公司的并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的贸易壁垒政策不知还能走多远。

突破难以出现

夏业良认为,在中美商贸活动中,双方的这种博弈一直存在。不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的经济氛围已不再是鼓励市场经济和竞争,而更多是计划经济回归,也就是权力和资源都是由政府来配置。他说:"我们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么多年来,许多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如果要讲中美这次的高层对话,我觉得一个是要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走向问题,另一个就是WTO的条款如何真正落实和实施。还有就是中国国内的投资环境以及逐步让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让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间企业向海外投资。这几个方面才能反映出中国持续开放、市场化的决心。在目前中美双方的对话中,我对此的预期不高。因为我觉得更多地是强调一种内在的较量。包括政治上的因素都在发生作用。虽然在谈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要明确谈出政治上的意图,但实际上政治意图在发生作用。因为中国已经感受到,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包括人权问题和政治问题上,比过去的态度更加强硬。"

美国高频公司(High Frenquency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温伯格(Carl Weinberg)也表示,他担心这一轮将是一次艰难的对话,因为在重要的经济议题上,双方的差异仍然非常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通胀

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是本次对话焦点之一。从去年6月以来,在国家调控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5%。不过,升值原因并不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是中国政府将其作为抑制通胀的手段。夏业良说:"我觉得现在唯一可以做出的一个预期是,人民币会顺势上升。因为现在升值不仅仅是中方以前说的对美方有利,而是对中国本身也有利了。因为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如果减少人民币占款,减少外汇储备,那么就必须让人民币大幅度地或者说继续朝这个方向升值。"

作者:乐然

责编:叶宣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