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当“伟哥”遭遇“万爱客”

潇阳 编译2006年7月26日

西方公司要想在中国发财,先要起个中文名字。这个中文名字既要与它的洋文名字发音接近,又要有美好的意义。在有着80多种方言的中国,找到这样一个中西合璧交互辉映的名字颇要有想象力。

https://p.dw.com/p/8r4g
西门子-西方掌门人的儿子抑或是西门庆家族的后代?图像来源: AP

奔驰、宝马和西门子-这些德国厂商名字在中国早已经成为中文词汇一部分,它们是洋名汉化的成功典范。就像饮料应该“可口可乐”,像“宝马”一样“奔驰”的汽车有谁不爱呢?

其实,岂止是拉丁文名字汉化不容易,就连都使用拉丁文字母的欧美国家,一种语言中的“美味”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就是“毒药”。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ord Probe(中文叫福特探索)系列轿车在德国就会难以被接受,因为德语里Probe的意思是“试验品”的意思。开“试验品”的车,是不是哪天自己也会成了“试验品”呢?

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Uno(中文被叫成“乌诺”,其实也不太好,听起来像是“乌鸦的诺言”的缩写),在芬兰根本就卖不出去,因为芬兰语中它是“傻瓜”的意思。俄罗斯生产的“拉达”汽车品牌下的Lada Nova在西班牙人听来简直就是灾难-“走不动,开不了”!

还是回到洋名汉化。德国杜塞尔多夫有一家广告与公关公司,它的一项专门业务就是为德国产品寻找到合适的中文名字。据这家公司的经理基尔希女士介绍,在使用拉丁字母的西方国家,一个厂商为了给一个商品起一个名字,有时会拿出一万个版本,然后从其中逐级筛选,最后留下一个被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整个过程的成本会达到五位数。这样的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珍贵名字如果不假思索地被音译为汉字,就可能是一个笑话或是一场灾难。

例如,德国著名的Hoechst化工用品公司在最初进入中国时,打出的中文名字1.0版大概叫“霍其士”,后经中方雇员提醒,说这个说出来有点像是“我歧视”。接下来被提议的Hoechst中文版2.0效果也不佳,据说叫“希斯特”,让人联想到“希特勒”。

美国的掀起性革命的壮阳药Viagra(即“威尔钢”或“伟哥”)在中国开始时着实没有马上雄伟起来。聪明的中国商人乘Viagra还没有注册一个正式的中文商品名字,率先将“威尔钢”注册了。结果,真正的“伟哥”在中国不能独“威”独“钢”,而是被迫改为“万艾可”。可是这个文气有余威猛不足的名字被“别有用心”的人指出,它听起来像是“万爱客”-“做爱万次的客人”,这太有伤风化,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还有,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在对待数字上也要格外小心。中国人不大喜欢“4”这个数字,理由中国人都知道,但是一个德国人可能就不理解,因为在德国,“4”是一个吉利数字,它在发音上有点接近“很多”的意思,就好像中国人喜欢因“8”而“发”。曾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签手机合同时得到一个带有三个“4”的手机号码,她大为不悦,找到电话公司要求更换,解释了半天,对方觉得有点搞笑,最后虽然同意给换,但是提醒说,因为号码是随机生成的,搞不好新的号码中会有四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