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70909 Schiller Schule

2009年11月10日

11月10号是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弗里德里希.席勒250岁的冥寿纪念。这位热情洋溢的自由派诗人,曾受到少女时代的德国现代女作家乌拉.韩以及海登莱希等人有如摇滚歌星般的崇拜和爱慕。席勒是19世纪以来德国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家之一。那么在互联网世代年轻人的心目中,他是否仍然具有偶像地位呢?德国之声特约记者Gisa Funke来到科隆的"席勒文理中学"试着寻找答案:

https://p.dw.com/p/KRpN
一位女学生在观看魏玛城市宫中展出的席勒逝世时制作的面部石膏像图像来源: AP

这一代的年轻中学生们并不怎么欣赏席勒。对他们来说,"席勒"听上去似乎与"歌德"或"克莱斯特"一样,是陈旧及腐朽的同义词。事实上,当年席勒满腔热血地投入了争取个人自由的斗争,使他成为两百年来倍受德国年轻读者热爱的大诗人。"席勒文理中学"12年级的女学生阿琳娜说:

"我们正在学习席勒的剧作"唐.卡洛斯"。这出诗剧传授给我们的是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如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不过说真的,对我来说,席勒早已属于过去式。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具有时效性,但这些事绝不会让我首先想到席勒。"

近几十年来,德国的一般中学生都同阿琳娜一样,只要看到课程表上排出了席勒,首先会倒吸一口凉气:18、19世纪毕竟已经是久远的过去。席勒、歌德等老古董语言文字,在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的眼中显得那么的矫揉造作、拗口难懂。阿琳娜的同班同学克雷格坦承,席勒的"唐.卡洛斯"把他搞得头昏脑胀。他说:

"我更喜欢阅读关于席勒作品的分析文章,例如有关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他的哲学思想等等,这要比席勒作品本身有意思多了。我自己也参加话剧演出,所以基本上对席勒是感兴趣的,但是他的语言文字我不太喜欢。"

席勒文理中学校长及德文老师舒尔茨-克劳泽女士根据本身吃力的教学经验表示,古典德语的咬文嚼字,是导致高中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她建议德文老师应尽量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教材,例如歌颂友情的"刎颈之交"就很适合初中生学习。

不过,比起让学生叫苦连天的古典文学家"歌德"或者"克莱斯特",舒尔茨-克劳则认为,至少席勒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好感:席勒充满青春活力、热情洋溢的性格、那些以"自由"为中心思想的创作,还有那毫不妥协和狂放不羁的艺术家风格,再加上他悲剧性的早逝,促使他成为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偶像明星。她表示:

席勒的传记对年轻人尤其具有吸引力:例如青少年时代他在学校进行的抗争,以及试图反抗和摆脱专制政权的不懈努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高中生克雷格认为:"席勒肯定不会无条件接受任何针对他所做出的裁决。我相信,他在学校和军校学习期间曾遭受打压,但他不但不妥协,而且还不屈不挠地奋起抗争,太棒了!"

生活在一个专制、腐败政权统治下的人民,哪里才是他们不致丧失做人的基本格调和个人尊严,以及不放弃既有坚持的容忍极限?席勒提出的这一核心问题,即使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时代意义和紧迫性。

席勒诗剧"唐.卡洛斯"的写作风格虽然令阿琳娜和克雷格不太习惯,但其中对于真理和道德勇气的追求,仍然引起了这两位年轻人的内心共鸣。

作者:Gisa Funck/杨家华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