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之声记者上海图片印象之怀旧篇

平心2008年10月17日

上海天生是个怀旧的城市,这里有着无尽的缠绵,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的。许多人的名字,哈同,阮玲玉,黄金荣,蒋介石,孙中山,毛泽东。中国近、现代的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里留下踪迹的。这种旧情结,就象戴望舒笔下的雨丝、油纸伞那样,深深地印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里。

https://p.dw.com/p/FcEC
艺术家创作的旧情结图像来源: AP
Eindruck aus Shanghai 18
市中心新乐路,这是上海滩原先不可一世的黄金荣的公司所在地。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19
当年,毛泽东、杨开慧和他们的儿子们,还有毛泽民,在茂名北路的这幢房子里住过不短的时间。在这里住过的还有中共历史上的名人蔡和森等。不久前,网上见过一张照片,有人在毛泽东故居前下跪。记者没有这个“眼福”,但也看到,来这里参观的人时时不断。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33
香山路(思南路)上、复兴公园后门处的孙中山故居。这原来是两幢房子,住过这里的名人是很多的,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长、解放日报社长等,据说文革期间住过一名中央“政治局高层人士”。现在都归在孙中山名下了。图像来源: DW/Qi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34
这幢洋房也是很漂亮的,座落在长宁区愚园路上。当年是“汪公馆”,即“美男子”汪精卫的住处。现在是长宁区少年宫。汪精卫“晚节不保”,但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图像来源: DW/Qi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30 freies Bildformat
怀旧情结的指导下,人们也能造出旧来。这条上海老街现在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然而,在它还叫方浜中路的时候,它不是这样的,至少要破得多。图像来源: DW/Qi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2
许多老房子可惜在这些年里都拆除了。象这样的所谓“新式里弄房子”也不能例外。这条幸存的弄堂位置相当中心,贯穿了南京西路和威海路。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22
五十年代,上海在建筑上建树不多。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后面这个当年的“中苏友好大厦”了。北京一个,上海一个。如今,这50年代的建筑已被现代建筑包围。从延安路高架的夹缝里看过去,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20
上海有许多宗教建筑物,包括东亚最大的天主教堂(佘山)。座落在新乐路上的这个东正教堂还是保存得很好的。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23
说起上海,人们会想起鲁迅公园里的鲁迅墓,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但其实,鲁迅的“敌人”们也曾经生活在上海的。比如鲁迅说的四条汉子。他们跟鲁迅固然有矛盾,但他们同样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大贡献的人物。比如田汉。图为东湖路上的田汉塑像。这尊塑像表明,人们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历史,看文化史了。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矛盾,并不一定有绝对的“对”“错”。图像来源: DW/Qi Li
Eindruck aus Shanghai 35
墓园文化是中国这三十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方面。上海青浦的福寿园是其中一个典型。这里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图中为闻一多的墓地。葬在这里的名人太多了,随便提几个名字,都象雷那样的贯耳:阮玲玉、上官云珠、丰子恺、胡适、七君子、邓丽君、彭加木、汪道涵、乔冠华夫妇、潘汉年、蔡元培、吴昌硕------园里的人告诉记者说,黄菊也已将迁入这里。图像来源: DW/QiLi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