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上海建“世界艺术博物馆” | 文化经纬 | DW | 19.01.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德国在上海建“世界艺术博物馆”

艺术走向艺术繁荣的地方:柏林、德累斯顿和慕尼黑博物馆计划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开出世界艺术博物馆,把珍贵的艺术收藏运到那里去展出,并希望这个博物馆在上海世博会后长期保留下来。德国广播电台记者为此采访了普鲁士文化财产基金会主席克劳斯-迪特.雷曼。德国之声记者听译如下。

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博德博物馆

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博德博物馆

雷曼先生,德国各博物馆打算以什么方案在上海得分?

雷曼:我们最近几年已经跟中国扩展了交流关系。我们在中国旅行了10天,我们看到,中国自己的博物馆业在繁荣着。中国需要展品,需要跟欧洲博物馆的关系。我们想做的是,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先是有期限地打开一个西方艺术橱窗。具体地说,柏林、慕尼黑和德累斯顿博物馆去上海,跟上海的博物馆一起在上海世博会上举办展出。这是开端。设想是在世博会后这个橱窗仍然留在那里。这是我们的大愿望。我们为此将从2007年开始,跟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一起组织,给中国年轻的博物馆人士以奖学金,建立一个尽可能紧密的联系,以便我们今后共同办项目。也跟各方面协调人员一起来搞。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行动,不是我们简单地到中国去开个分馆,而是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跟中国的博物馆合作。

柏林、慕尼黑和德累斯顿是德国著名的博物馆所在地,您已经知道你们将在中国展出什么吗?

雷曼:我们还没有讨论方案。我们可以把大师的杰作运过去,我们也可以按题目来操作,要在不让我们的博物馆出现清空了,空着位置的现象前提下。

这是此间人们最担心的。人们怕大师杰作到上海去了,而这里参观博物馆的人看见的是一张小条子:本展品可惜已出借。

雷曼:这正是我们要避免的。这三个德国艺术收藏的旗舰的意义太重大,这样的行为不会不被人发现的。相反,出于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也会让中国把展品运到柏林、慕尼黑和德累斯顿来办展览,造成活跃的交流场面。我不是单方面主义的信徒,不愿意搞一种类似于文化殖民的东西。在那里,也不会有永久性的展出,而是不断地办各种展览,肯定会涉及一些在德国也受重视的范围,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当代艺术,还是文艺复兴,也就是根据大的艺术时代,但我们的大努力也涉及,在上海的橱窗那里,跟中国的和德国的安排者们一起协商。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经验,您知道,我们办了莫斯科-柏林、东京-柏林的交流展。

您说,还没有决定哪些作品,但您有大体上的设想吗?

雷曼:我们要送去的不是德国艺术,而是题目范围的,欧洲范围的展品。

法国蓬皮杜中心主任施皮斯对法国如卢浮宫、蓬皮杜中心等博物馆送展品去阿拉伯地区办展提出了批评。您是怎么看的?

雷曼:我觉得 ,有的展品作为某个博物馆的形象不应该出游,比如蒙娜丽莎,就应该待在那里,成为吸引游客前往法国的目的。我们跟法国博物馆去阿沃达比展出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实际上是把展品卖到那里去,这跟文化交流毫无关系。法国人的做法是一种市场营销。我们的博物馆,比如柏林的,本来就是世界上艺术品出借的大头。我们肯定不会象卢浮宫那样做。我们从一开始就跟上海博物馆有伙伴关系,这是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不是为了吸引游客,满足经济利益。我们也希望我们在中国的展出使中国更愿意到德国来展出,加强文化交流的力度,公众也都参与进来,只是在附加效益上,就象我们在墨西哥,在东京等地做的那样,我们附加地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吸引他们到这些艺术品的原在地,比如柏林博物馆岛,或者慕尼黑来。这跟卢浮宫的商业化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平心听译)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 日期 19.01.2007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jEd
  • 日期 19.01.2007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j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