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失去了一位顶级诗人 | 文化经纬 | DW | 10.06.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德国失去了一位顶级诗人

德语现代文学界一颗闪亮的恒星陨落。他被人们称为文学多面手,诗,戏剧,杂文都是他的拿手好戏。6月8日,78岁的彼得•吕姆克尔夫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生命终将走向结点,思想却因为书籍而不朽

生命终将走向结点,思想却因为书籍而不朽

本周一,位于汉堡的罗夫特出版社宣布,彼得·吕姆科尔夫在上个周末上午悄然离去,享年78岁。一年前,这个作家患上了不可治愈的癌症。彼得·吕姆科尔夫在几个月前的一次采访中说,这个病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是他不害怕投入极乐世界。他说:"死亡对我来说是个有趣的话题,但是对我来说死亡并不是凶神恶煞。"

文学多面手

作为一名作家,彼得·吕姆科尔夫被冠名为敏感的诗人和政治进言人。文学作品涉猎广泛包括诗歌,杂文和小说。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将德语玩之于股掌之间的绝技,灵活跳跃于各种语言形式之中,从思辨的教育引述到不逊的文字游戏。1993年他获得了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毕希纳奖"。2004年他出版了最后一部大型作品集《禁忌II》,其中收录了他1971年到1972年日记中的片断。2008年出版了名为《天堂鸟的粪便》的诗集。

通常是政治波动才引发彼得·吕姆科尔夫的写作冲动。他曾说:"只要我的政治信仰有一处被颠覆,随后便会在此处横生出巨大的漩涡,我从中汲取力量来创作新诗。"这种漩涡包括六十年代末的学生运动以及两德统一。

治疗替代宣传

尽管彼得·吕姆科尔夫在无数杂文中说明自己不是政治鼓吹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选举中为社民党摇旗呐喊。也不影响他对阿登纳战后时期保守政策的坚决反对。但是他只在杂文中谈论政治话题。他一直在心底给诗歌保留了一片特别的净土,他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治疗,一种心灵的补偿。"

对于吕姆科尔夫来说写作是个很神奇的过程:"写作类似于自我复制。这种把自己的影子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感觉就像创造了第二个自我。一般大家都是创作了一个理想的自我。" 和现实的自我彼得·吕姆科尔夫却做了一辈子的抗争。他身前备受失眠和恐惧折磨。他曾自称"易碎的存在体"。

白话大事

女作家乌拉·哈恩说吕姆科尔夫是她的榜样:"他既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题目,亦不需要吸引眼球的花哨辞令,但是他却能讲出最好的故事。"德国文化部长贝尔恩德·诺伊曼说:"德国失去了一名有着大智慧的作家,一名顶级诗人,一名投身政治,笔触犀利的编年史作家。"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