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科研经费的不透明运作

2006年1月18日

德国科研协会每年从国家得到的资金十几亿之巨,用来资助和支持德国的尖端科研项目。但哪个项目能够得到资助,由专家说了算。但专家的评估则是严格而保密,一向如此。不过,德国大学对这样的规矩渐渐表示不满并开始抵制。

https://p.dw.com/p/7nxg
德国科研协会

德国科研协会(Die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是德国国立大学办起的私人评估机构。它发放研究经费的决定是建立在专家关门评估的基础上。但不论项目申请得到批准或是被否决,申请本人都读不到评估文字。德国科研协会奉行的方针是严守秘密,守口如瓶。多年来,凡迫使德国科研协会公布评估文字的尝试都遭到失败。最近一次是将案子送到了法院,但2005年12月21日波恩地方法院作出裁决,宣布德国科研协会仍然可以继续严守评估文字的秘密。

评估文字为什么重要到不能公开的程度?对此,德国科研协会主席温纳克尔(Winnacker)解释道,这事关该组织的生死存亡。他说,科研协会同评估专家命运相连,它确保所有的申请都毫无例外地得到深入探讨,之后作出评定。在评定作出之后,无法再做事后讨论。

在波恩案子里,起诉方是齐根大学化学教授伦茨。他多次为其项目在德国科研协会提出申请,但屡屡遭到拒绝。波恩法院的法官将该案争议价值定为100欧元,多少有些随意。实际上,这里争议的价值每年可以高达13亿欧元。科研协会得到这些钱,将它们根据评估发放到大学里,资助那些尖端科研项目。就资金而论,科研协会是德国科研领域最大最有势力的赞助商。它的地位如今变得更加至高无上,因为个人的命运、整个研究所的前途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资助款项。

科研协会作出的决定虽然事关重大,但这并无法导致公开评估文字的结果。官僚衙门在做出判决时,也无需公开理由。另一方面,科研协会是一个私人机构,自由信息法律不适用于它。

不过,德国科研协会接近暗箱操作的现象激起的不仅是伦茨教授一人的愤怒。德国大学联合会总干事哈特莫尔也支持评估文字的公开化,透明化。他认为,评估可以继续不显保留匿名的传统,但文字本身应当全文发表。

波恩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政治顾问瑙伊曼本人就是科研协会聘请的评估专家之一。他在接受明镜在线的采访时认为,公开化是时代和科学的需要。“科学依赖阐明理由。”他为英美国家科学杂志撰写的评估,都全文发表,而且署上姓名。

德国教授不是不愿意写评估,为法院、为议院或者为保险公司,他们不仅愿意写评估,而且签署姓名也在所不辞。同样,教授为博士论文或教授资格论文写评估,也同样没有任何顾忌。

但为教授同行写评估就不一样了。这里,评估者不愿透露姓名。因为这里关系到钱,项目经费,钱的上限是封顶的,换句话,同行拿到钱,自己有可能就拿不到。不公开评估者姓名,也是为了不激化矛盾。

国外对德国科研协会的不透明做法有过种种批评和建议。1999年,德国联邦和州邀请了一个国际高级委员会对德国科研机构进行一次书面鉴定。他们认为,至少申请者应该知道评估者阐述的理由,尤其应该知道评估者心存的疑虑。

波恩法院2005年做出的裁决还排除了伦茨教授上诉的可能性。法制的路子已走到头,如果要改变德国科研协会的操作规定,只能走行政这条线。为科研协会发放年度经费的是联邦科研部。只要部长点头并作出发钱可以,但必须公开评估文字的决定,事情就了结了。不过,记者采访到联邦科研部高校司司长埃伦贝格,此人却是极力维护科研协会的现行政策。他说,没有必要改变科研自我管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