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精子库告急!中国男性咋了?

2016年12月1日

中国男性精子质量急剧下滑引发德语媒体关注。《南德意志报》刊文分析中国精子库"告急"的原因。《明镜周刊》关注中国年轻HIV感染者迅速增加的现状。

https://p.dw.com/p/2TbhX
Befruchtung einer Eizelle Grafische Darstellung
图像来源: Fotolia/Sashki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男性的精子质量令全国感到担心。因为"它们"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南德意志报》在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刊文详述了中国捐精现状。文章一开篇先是介绍了对捐精者的要求,"在中国,要是哪个男性希望捐献精子,那么他的身高不得少于1米65。年龄在22岁到45岁之间。不鼓励外国人、同性恋、及抽烟饮酒者捐精。捐精者最好有大学学历。所有这些都是对潜在捐赠者的限制。现在中国研究人员发出警告,中国男性捐赠的精子质量在迅速下降。"

文章接着介绍说,"湖南省耗时15年的一个研究显示,2015年湖南捐精的年轻人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精子足够健康,有资格捐赠。而在调查刚开始的2001年时,还有超过半数的申请者的精液合格。山西省2015年800名捐精者中,只有106人合格。"

"多年来,中国医生观察发现,不孕不育的情况越发严重。2012年,不孕不育的患者占育龄人口比例的12.5%。20年前的不孕不育患者仅占3%。这也意味着:对捐精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同时健康的精子越来越难获得。育龄夫妇等待精子的时间长达两年。上海精子库今年春天因承诺为捐精者提供新款苹果手机作为酬劳登上了新闻头条。中国目前的22个精子库均隶属国家,捐精者为'志愿者'。"

"专家和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媒体将不孕不育视为排在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疾病,这说明问题有多严重。年轻夫妇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还提倡孩子成人后有应承担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义务。至今孟子的儒家思想仍在中国社会发生影响,因为该国的社会福利结构几乎没有扩大。"

文章作者认为,"许多城市越来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事实是,中国女性生育年龄也越来越晚。在北京大学医学院从事30年泌尿外科临床的张志超(音译)医生表示,中国男性的精子饱受压力和环境污染的痛苦。"

作者引述2013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一项精子研究报告称,受污染和含有毒化学物质的食品,及空气污染是影响精子质量的元凶。"大学生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几乎没有体育运动,再加上巨大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的精子质量下降。"

AIDS-Tag in China
图像来源: AP

性禁忌带来的危害

《明镜周刊》在线关注中国年轻HIV感染者迅速增加的话题。文章开篇介绍了记者在北京三里屯一条街看到的景象,文章写道,"三里屯一条小街上,彩虹旗在冬日的风中摇曳。彩虹旗是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人群体的象征。虽然在中国能看到这样的彩虹旗,但社会却羞于向性取向的多样性敞开大门。青少年对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知之甚少,其结果是:年轻男性的HIV感染者数量上升。"

作者写道:尽管总体来看,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仍较低,中国14亿人口中约57.7万人是HIV感染者。中国HIV感染者开始出现在男同性恋这样的高危人群,而且感染者人数刚开始上升。

"由于年轻女性缺乏性教育,导致其他问题的衍生。世卫组织代表驻华代表施贺德(Bernhard Schwartländer)介绍说,每年中国有约1300万女性堕胎。每五个性活跃年轻女性中就有1人至少有过一次堕胎经历。至少三分之一中国人在第一次进行性生活时不使用任何避孕措施。施贺德表示,但鉴于没有得到确切信息,因此他们无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促进性别平等的北京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组织负责人熊静表示,学校的老师可能担心,如果和学生们谈及性,就会让他们过早发生性关系。"

文章对此写道,"熊静认为,实际上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性的信息,只不过不总是正确的或最好的。中国社交媒体不断散播避孕药失效,影响健康的传言。因此,熊静呼吁将性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尤其是男学生,他们几乎很难在中国接触性话题。"

严严(摘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