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爱被称作"颠覆"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1.03.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总有一种爱被称作"颠覆"

2月26日,四川作家冉云飞的太太王伟收到警方下达的冉云飞刑事拘留通知书。该文件注明冉云飞"涉嫌颠覆国家政权"。另外一位四川民运人士陈卫也收到相同的刑拘通知。近年,四川已经多位人士如黄祺、谭作人、刘贤斌等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判监入狱。

2月20日上海和平影都门前

2月20日上海和平影都门前

确定冉云飞收到"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名的刑事拘留通知后,冉云飞作为理性、温和的作家,涉嫌"颠覆",引公众和文化界哗然。但吊诡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多数作家及知识界精英,前所未有的对此保持集体缄默,目前只有上海的独立媒体人翟明磊、中国知名文化评论人莫之许、四川作家王怡和广州的社会学者艾晓明对此发出抗议和谴责当局的声音。但在中国网络上,普通公民在网上不断发出呼喊:"冉云飞回家!",也不断有公民发出质询:"为什么在中国,正直而勇敢的公民,真正热爱国家的人却被冠以'颠覆'罪名","总有一种爱被称作'煸动颠覆'。"

这是思想专制的悲剧

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她对中国当局以"涉嫌颠覆"为由刑拘冉云飞感到愤怒:"我觉得有一种空前的黑暗笼罩下来,这个国家机器这样不讲道理,滥用这样的罪名猎杀学者,我感觉黑暗和绝望,我曾在谭作人被捕后,问过冉云飞'你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你不怕他们抓你吗?'冉云飞当时说了两点'第一点是我没有付诸实践,我不是直接做实事的人,我只是意见表达。'冉云飞认为自己并没有去做和社会、经济、利益有直接冲突的事件上,他认为他自己的活动都是在文化、思想、研究的范围;另外一点他说'我没有觉得言论不自由,言论不自由是我们内心的限制,我想说的话我都说出来了。'冉云飞不是政治上非常激进的学者,他象中国过去的鲁迅一样,主要是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如果去看他的博客,就会看到他的文化关注、社会思考及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什么?他有着知识分子最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公民责任和社会担当。其实在我们的文化圈里,有他这样思想倾向的人也还有很多,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当局是不要再来一次'五七反右'?拿他开刀,是一场思想专制的悲剧。决策者可以这样公然的向学术、文化、知识分子中很优秀的人开刀, 释放出来的信号非常危险。"

尽早释放冉云飞才能挽回一些国家尊严

对于当局在缺失基本法律依据的基础上刑拘冉云飞,艾晓明认为:"另一个我觉得很大的问题是,当局有一个不可思议甚至非常幼稚的错误,冉云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局是很容易调查清楚,他们应该知道他和'颠覆国家政权'不搭界,当局怎么界定当一个人有批判的思想就是颠覆国家政权?这样一个野蛮的完全不讲道理的大帽子就扣在冉云飞的头上,冉云飞是一个思想形象非常透明的人,政府却在妖魔化他。他们不仅是置法律于不顾,而是置常识于不顾,这些拥有'生杀大权'的人,丝毫不讲道理的把一个丈夫、父亲从家庭中带走,把一个作家从单位中带走。而且现在这么频繁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国家的法治还存在吗?平时称为法治国家的"法制",在某种时刻魔幻般的不存在了,可以对这些他们想冠以罪名的人为所欲为,高智晟、陈光诚也好,或是某种意义上的艾未未、冯正虎,更包括底层权益受到侵犯的人,象浙江的钱云会。"

"我也希望政府能够迅速的认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其实他们这样做,对国家的损失比对冉云飞的更大,对于国家利益来讲,当局越早释放冉云飞就能越早的挽回国家的尊严。有一个后果他们应该掂量下,现在是抓了冉云飞、滕彪等人,如果将来开庭,他们就在创造公民集结的机会,不可避免的创造重新讨论什么是言论自由、什么叫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更会讨论这个国家怎样在践踏这个权利。即使他们抓走冉云飞,象他这样的人还会再涌现出来的。"

应该思考政权有无合法性基础

就中共当局目前大肆打压及以"煸动颠覆"罪名刑拘多名人士,德国之声联系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他在电话中表示已经接到中共当局高层转来的通知,在两会结束前不得接受采访。

德国之声记者又就此事采访在香港的新世纪出版社负责人鲍朴,他一直在关注目前中国内地的紧张形势,他对此的评论是:"如果一些人是因为转发'茉莉花革命'的信息,或简单发表评论,就是涉嫌'颠覆',那这个政治基础太脆弱了,可是为什么这样脆弱呢?这种脆弱反映了当权者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自我观念,他们把自己的政权看成如此脆弱才是个问题,另外执政党在治理上问题、根源又在哪里?不是转发一个信息或发表一个评论就能把政权推翻的,所以应该思考这个政权有无合法性基础、治理有无合法性,这个政权本身就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应该去解决自己的合法性问题,这才是真正关心中国前途,而不是把这些正直有责任感的人当成'颠覆者'。"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张博树就曾写下文章:良知头顶的恐惧之剑--废除刑法第105条,建议取消"煸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文章中写道,"当这个巨大而冥顽的制度仍然深陷特权利益泥沼而不能自拔,中国共产党的当政者仍然囿于一党私利、或缺乏变革勇气而不敢回应社会深切的民主化要求时,事情就会出现可怕的结果,那就是良知被打压。"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