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暴力萨拉菲分子:防患于未然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8.12.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控制暴力萨拉菲分子:防患于未然

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萨拉菲派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通过公开演说、聚会和社交媒体,这一派别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北威州的“路标”项目意在控制此类现象的蔓延。

(德国之声中文网)目前德国约有5500名萨拉菲派分子(Salafist),该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派别在不断壮大。据德国宪法保护局统计,仅在北威州萨拉菲派的人数就在一年之内翻倍至1500人。虽然对宪法保护局而言,萨拉菲主义本身不具好战性,但是它却是促使其信奉者极端化的温床。

萨拉菲派信奉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该派别部分教徒希望依照原教旨主义改变社会,据宪法保护局观察,为达到此目标,少数教徒不惜使用暴力。萨拉菲派通过传道士演说和举行聚会和代表大会,尤其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网络也是他们招募新成员的一个渠道。不论是在脸书、推特还是Youtube上,萨拉菲派利用社交媒体奋力争取新的追随者。

不仅成员人数因此壮大,他们也日益激进,北威州宪法保护局局长福莱尔(Burkhard Freier)介绍说。除了萨拉菲派的大力宣传以外,叙利亚危机也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叙利亚有220名德国极端伊斯兰分子。其中部分人也许将作为具有暴力倾向的伊斯兰圣战分子返回德国。为防止此事发生,北威州政府设立了一个名为"路标"(Wegweiser)的预防项目。该项目将首先在波恩、 波鸿和杜塞尔多夫实施。福莱尔指出:"我们将努力提前阻止萨拉菲分子和极端伊斯兰分子迈出这一步。"

意识形态并非起决定作用

Syrien Islamisten Ausbildung Kämpfer, 28.11.2013

叙利亚危机吸引需索年轻伊斯兰极端分子

首先必须要弄清他们的兴趣所在。北威州宪法保护局对130名加入萨拉菲派的皈依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研究了他们的简历:"我们发现,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出于不同理由加入萨拉菲派组织。萨拉菲的意识形态并非是决定因素。"缺乏认可、漫无目标和遭遇孤立才是关键影响因素。

"在什么时间遇见什么人也很重要。"伊斯兰学家基弗(Michael Kiefer)表示。如果前往叙利亚的年轻人没有遇到萨拉菲派分子的话,也许他们会加入其他组织。这取决于组织的待遇对他们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萨拉菲派宣扬:来我们这,你就在对的一方,听主的话,你便不会成为那些下地狱的无信仰者的一员。"

"整个社会的问题"

社管局、 青年儿童局和穆斯林教团将会支持此项目的实施,最好体育协会和教堂也可以尽一份力。因为正如基弗所言,具有暴力倾向的"新萨拉菲主义"不是单纯的穆斯林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预防项目"路标"的主要联系人将是一个在教团中拥有人际关系网和被众人所接受的人。这位联系人在与年轻人的接触中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要能够辨别一个年轻人的问题是来源于家庭、学校还是其他地方。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来为家长和老师设立的电话咨询热线将继续开通。福莱尔介绍说,现在每周有五到十个来电。

Burkhard Freier NRW Verfassungsschutz 09.10.2013 Düsseldorf

北威州宪法保护局局长Burkhard Freier

他希望,新的预防项目可以于明年在试点城市实施。 福莱尔承认,一定有许多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东西。德国目前现有有关极端化的科学研究。而诸如英国在此领域则遥遥领先,基弗补充说。2005年遭遇恐怖袭击后,英国仅在2007和2008年两年中就在类似"路标"的预防工作中投入1亿4千万英镑。当一名年轻人表现出极端的倾向,社工和青年局工作人员将会努力试图规劝他。对此,家长、老师、同学或同事的留心和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都是必不可少的。

谁来帮助前萨拉菲分子?

然而,如何对待那些已经极端化的成员呢?针对前萨拉菲分子的帮助项目目前尚不存在。基弗解释说,原因是具有暴力倾向的萨拉菲主义近两三年以来才开始出现。另外,让前萨拉菲分子和希望为其提供帮助的人走在一起并不容易。 "有所帮助的是,例如在监狱里提供相应的心灵辅导,年轻的犯罪分子比较容易皈依具有暴力倾向的萨拉菲派,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穆斯林狱中心灵辅导。"

"路标"预防项目不应阻止任何人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基弗指出:"当然萨拉菲主义也有分类,例如,不具暴力倾向的清教萨拉菲派。这类教徒则受到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宗教自由的保护。"

作者:Jennifer Fraczek 编译:安静

责编:张筠青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