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避免对叙军事干预后的下一步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2.09.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暂时避免对叙军事干预后的下一步

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暂时得以避免,阿萨德的化学武器将接受监管并最终销毁。这是否可行?叙利亚局势未来何去何从?几个关键问题,解析当前迷局。

Anti-war demonstrators protest against US intervention in Syria in front of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on September 10, 2013 before US President Brack Obama addresses the nation on Syria. AFP PHOTO/Nicholas KAMM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NICHOLAS KAMM/AFP/Getty Images)

USA Anti-Kriegs-Demonstration

对叙利亚的国际军事干预暂时得以避免。下一步局势将如何发展?

目前还难以断言。所有参与各方--美国、欧洲、俄罗斯、伊朗和阿拉伯国家--都在等待阿萨德的反应。他是否能够迅速而严肃地参与有关国际接管和销毁化学武器的谈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讲话中说,过去几天里,人们看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信号"。俄罗斯敦促阿萨德同意将叙利亚化学武器交与国际社会监管和销毁的建议,"有希望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消除化学武器的威胁"。因此,奥巴马请求美国国会推迟有关军事干预议案的表决。

此外,奥巴马还宣布,美国将和法、英、中、俄一道,制定一份新的联合国决议,以迫使叙利亚当局将其化学武器交给国际社会监管。然而,如果外交努力宣告失败,他还是决意要采取军事打击的手段。阿萨德目前处于极大的外交压力之下,如果他想长久地避免军事干预的话,就必须要对国际社会低头。

要怎样对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进行监管和销毁呢?

对武器的监管和销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要叙利亚的暴力冲突还在继续,监管人员就无法真正开展工作。化武专家特拉普(Ralf Trapp)认为:"基本前提是,叙利亚内战的参与各方必须都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对其予以支持或者容忍。"在武力冲突结束之后,需要首先对现有的武器进行一个清点。而要销毁化武,一般的小型或者可移动式的销毁装置肯定不够,必须要专门建造一个销毁场。整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军备控制问题专家迈耶尔(Oliver Meier)指出:"这不是一项可以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完成的任务。整个项目恐怕要持续多年。"

然而,这一切步骤要进行,前提必须是武器调查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这一点没有叙利亚当局的政治支持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过有些专家怀疑,这种支持就算能够维持一时,也无法维持几年的时间。所以,成功销毁所有化学武器,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何保证所有的化学武器都得到销毁?

epa03419076 Smoke billows over shelled and destroyed buildings in Saif al Dawle district, Aleppo, Syria, 02 October 2012. The Syrian Army has continued its shelling in the city, and has brought in reinforcements to try to put an end to the rebels' resistance. EPA/MAYSUN

满目疮痍

叙利亚在过去几年乃至几十年中,没有加入过任何禁用化学武器的国际协议。目前该国处理化学武器的方式来源于1925年签署的一项协议。因此人们对于其化学武器的细节知之甚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储量巨大。化武专家特拉普说:"据传应该有1000吨左右,分布在多个武器库里。"此外,也不能排除阿萨德会隐藏一部分武器,不让国际调查员见到的可能性。因此,调查员工作的协议基础就很重要。如果调查依据现有的国际化学武器禁用协议进行,那么调查员就有机会随时随地对疑点进行核实。但值得怀疑的是,在目前的状况下,或者在内战即将结束时,这样的调查是否还能得到有效执行。

化学武器为什么如此可怕?

其实在化学武器出现之前,叙利亚内战造成的伤亡就已经相当惨烈。根据联合国的估计,至少有10万人命丧黄泉,而无法统计到的灰色数字可能还要更高。不过,化学武器的使用标志着内战局势进一步升级。因为使用化学武器在国际上是个禁忌,和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一样。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的开发、制造和使用。

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政治学家凯伊姆(Markus Kaim)认为,化学武器的政治意义更大:"它可以起到威胁和威慑的作用,但同时谁也不愿意真的去使用它。"然而,在过去化学武器还是被使用过。比如,1988年伊拉克空军在该国东北部村庄哈拉布贾(Halabscha)实施攻击时就动用了化武,结果造成至少3200人死亡,7000多人受重伤。

阿萨德究竟还有多强大?他在叙利亚国内还有多少支持者?

Syria's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gestures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French daily Le Figaro in Damascus in this handout distributed by Syria's national news agency SANA on September 2, 2013. REUTERS/SANA/Handout (SYRIA - Tags: CONFLICT CIVIL UNREST POLITICS ) ATTENTION EDITORS - THIS IMAGE WAS PROVIDED BY A THIRD PARTY. FOR EDITORIAL USE ONLY. NOT FOR SALE FOR MARKETING OR ADVERTISING CAMPAIGNS. THIS PICTURE IS DISTRIBUTED EXACTLY AS RECEIVED BY REUTERS,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阿萨德手里还有牌

从今春起,政府军已经重新攻占了多座之前由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城镇。最引人注目的时间就是6月初对战略重镇库塞尔(Kusair)的收复。在争夺这座小城的战斗中,与阿萨德联盟的真主党民兵发挥了中心作用。其实真主党早就成为支持阿萨德政权的一股强大力量。此外伊朗也通过派遣军队、培训人员和提供武器对其进行支援。还有俄罗斯也向大马士革输送武器,不过俄方自称这只是为了履行在叙利亚内部冲突爆发之前签署的军售合约而已。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俄罗斯还为阿萨德政权提供了金钱和燃料资助。在这些盟友的坚强后盾之下,阿萨德的军队还是很强大。此外,叙利亚政府军还拥有强大的空军,并不断地对反对派武装予以反击。

那么,反对派阵营中的极端伊斯兰势力又有多强大呢?

对此没有可靠的信息。一年多来,西方和阿拉伯国家的情报部门一再发出警告,极端伊斯兰势力在叙利亚越来越壮大。出于这个原因,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府,在向反对派提供武器方面特别的慎重。他们担心这些武器会落入极端分子手中,从而再威胁到西方国家民众的安全。然而,叙利亚反对派却表示,伊斯兰势力在反对派中的力量和作用被西方高估了。叙反对派全国联盟的发言人马尔瓦(Hisham Marwah)对德国之声强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在反对派中部占多数。大多数成员都是温和的,并且尊重法律。他们只愿意接受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目前,叙利亚反对派迫切地需要西方国家的同情,并且敦促对方提供军事支援。

最新局势的发展对叙利亚国内战事带来了什么影响?

A Free Syrian Army fighter peeks through a hole in a wall in Aleppo's Qastal al-Harami neighbourhood September 11, 2013. REUTERS/Nour Kelze (SYRIA - Tags: CIVIL UNREST CONFLICT)

前途命运难料

暴力冲突很可能会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更加激烈。阿萨德政权目前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至少暂时不用担心美国的军事干预。因此,他可以继续专注于对反对派武装的打击。鉴于各种地区和国际势力的介入,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内战不大可能在可见的时间内结束。即使联合国对此也无能为力。作为拥有193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几乎无法在任何议题上用一种声音说话。这在叙利亚危机上也得到了体现。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有两个成员--俄罗斯和中国--始终阻挠任何针对叙利亚政权的决议。而当阿萨德在化学武器的问题上做出让步之后,这两个国家就更不太可能改变自己一贯的立场了。因此,联合国的决议难以达成,叙利亚的内战也难以终结。伦敦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政治学家巴特尔(David Butter)认为,内战给叙利亚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最终可能根本没有赢家。叙利亚要想重新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国家机制,即便有可能,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作者:Kersten Knipp 编译:雨涵

责编:洪沙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