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约翰·拉贝图片展

2010年11月14日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题为"约翰·拉贝-南京好人"的图片展览,展出了几十幅当年拉贝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拍摄的照片。上周末,拉贝的孙子-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托马斯·拉贝作了关于约翰·拉贝生平的报告。

https://p.dw.com/p/Q7be
托马斯·拉贝教授介绍他祖父约翰·拉贝的生平图像来源: DW

约翰.拉贝-“南京好人”

被誉为东方辛德勒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在中国,尤其是在南京可谓家喻户晓。从1908年到1938年,他总计在中国生活了长达30年时间,并亲眼目睹和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暴行。当年,在他和其他一些国际人士的努力下,20多万中国人得以保全性命,没有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

Jia Jianxin
"约翰·拉贝-南京好人"图片展览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图像来源: DW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贾建新在展览会的讲话中说:"73年前的12月,侵华日军进攻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 30万无辜百姓和丧失抵抗能力的军人遭到了日军屠杀,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这紧要关头拉贝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了许多南京市民并组织国际安全区。同时他还用日记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烧杀抢掠。正是这部著名的拉贝日记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史和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1931年到1938年拉贝在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子公司中工作。 从1931开始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分公司的业务经理。1937年到38年期间,为了挽救中国平民百姓,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建起了一个2公里长2公里宽的保护区,为难民提供吃住。他将自己的家也变成了难民收容所,为600多名中国难民提供了暂时的安身之地。面对战争,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拉贝却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同中国老百姓同生死共命运的道路。

就在1937年8月日本飞机开始对南京狂轰滥炸时,拉贝从避暑的北戴河赶回了南京。 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祖父曾经说过,他在中国这个国家生活了二三十年。他的子女包括儿孙都在中国出生长大。他有很多中国朋友。在中国陷入战争的危机时,他不能丢下朋友,不能对他们置之不顾。"

展览会上展出了当年的大量照片。从一幅照片上可以看到拉贝同他的秘书韩湘林在防空洞前眺望空袭飞机的情景。还有一幅照片可以看到大批在安全区内避难的市民,还有拉贝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后写信给希特勒,写信给德国总领事,要求劝说日本政府同意为南京平民建立中立区的信件,以及位于安全区内一家医院救治伤残市民的照片等。

拉贝墓地冷冷清清

报告会结束后托马斯陪同一些客人们观看并解释了照片的背景。一位女士激动地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我就出生在金陵大学,在拉贝房子的旁边。抗日战争时虽然我的父母随同大学到了四川,但是我家还有很多亲戚在南京。也遭到日本人的大屠杀。对这段历史我们南京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南京人非常怀念约翰·拉贝。"

一位老者说:"感觉到了德国人对中国人的那种深厚的爱,那种人性, 人的本性的东西。这是中德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标记。希望中德关系能够更好的发展。"

一位刚刚从中国旅行返回的德国妇女说:"我曾经阅读过维克特写的关于拉贝的书,此次展览和报告加深了我对这位英雄人物,对他的事迹的印象。德国曾经在近代史上犯有罪行。但拉贝却为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也有德国人并不了解拉贝事迹。一对退休的德国夫妇说,他们虽然一直对中国感兴趣,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但是此前并没有从广播和电视中听到过关于拉贝这个人物的事迹。

拉贝和他妻子的墓地就在柏林西郊沙洛滕贝格区的一个公墓。墓地上既没有墓碑,也没有摆放鲜花。 有谁能够想到长眠在这里的竟然是一位曾经挽救了20多万人生命, 一个拥有高尚人格,博大爱心的伟大人物呢。公墓管理人员说,到这里来瞻仰的单个中国人几乎没有。去年曾经来过一个中国代表团。而拉贝的墓碑已经被运到了中国南京的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拉贝先生晚年回到德国后曾经遭到盖世太保逮捕,后来因纳粹党成员身份还曾遭到苏联和英国方面关押。战后物资匮乏险些将拉贝和他一家人饿死。 一位年轻人说:"看了这个展览, 我感觉拉贝先生晚年曾经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作为中国人我觉得非常遗憾。中国人还是在想念他,怀念他,将他的事迹流传下去。"

作者:韩明芳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