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诞辰125周年:天才总是惹人非议 | 文化经纬 | DW | 31.10.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毕加索诞辰125周年:天才总是惹人非议

巴布罗-毕加索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快速地变化风格流派。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同时在绘画,素描以及雕塑方面均有如此辉煌的建树。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不顾世俗压力,大胆创新,标新立异。10月25日毕加索大师125周年诞辰之际,世界各地许多著名博物馆和画院均举办专题展览,以纪念这位艺术天才。

法兰克福的“毕加索与戏剧”展

法兰克福的“毕加索与戏剧”展

毕加索逝世虽然已经33年了,但他的影响仍无所不在。对他的家人来说,尤为如此。毕加索的女儿帕罗马回忆父亲时说到:“每次他吃完早饭后,就会立即变成另外一个人。有时侯,甚至不等吃完,就一边开始了创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Pablo Picasso

91岁时的毕加索

帕罗马深知,给毕加索这样一位痴迷于创作的艺术大师做女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作艺术大师的父亲也不容易。毕加索十岁时,身为绘画教师的父亲布拉斯克就感觉到,教这个孩子学绘画,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才华横溢的毕加索轻而易举地通过了高等艺术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很快就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三年后,首幅立体主义作品“阿维农姑娘”令毕加索一举成名。

无论是蓝色阶段,粉色阶段抑或是立体主义,毕加索都为20世纪艺术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当他在自画像上,违背视觉原理,多画上去三分之一脸部截面时,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Zwei laufende Frauen

毕加索:海滩上的两个奔跑的女人(1922年作)

这些画总是给人一种毫无现实意义的感觉。毕加索总是赋予事物它们并不拥有的意义。而这也正是毕加索作品的可看之处,也因此而令人特别着迷。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看待毕加索。毕加索生前,他多变的风格就曾引来非议和不解。但毕加索对此历来是无暇顾及,他不分昼夜地工作着,他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并将这类新发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政界,毕加索的作品从来是毫不留情面。1937年毕加索绘制的“格尔尼察”,反映了西班牙内战中,德军空袭对“格尔尼察”造成的巨大损失。这幅作品25年前才结束了在纽约的流亡生活,重返西班牙祖国。马德里索菲亚博物馆馆长阿吉拉表示,这幅作品对西班牙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她说:“‘格尔尼察’重返西班牙,象征着西班牙社会已经恢复了正常。象征着西班牙重新获得了民主和自由。它也意味着毕加索重新加入了西班牙国际级大师的行列。”

Bühnenbild-Entwurf von Picasso

毕加索的舞台布景设计

毕加索曾明确表示,只要法西斯分子仍掌控西班牙政权,他的作品就不能送回家乡。“格尔尼察”是毕加索最有影响的政治类作品。但决不是他在艺术创作中唯一一次涉及政治。直到1973年去世,毕加索曾常年在法国流亡。这一期间,身为共产党员的毕加索绘制的斯大林肖像却毫无个人崇拜之嫌。1949年,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至今仍常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反战示威集会上。

同其绘画风格一样,毕加索的私人生活也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先后两次结婚,情人有数十人之多。他身边的女人往往得不到起码的尊重,而只是他创作的道具。毕加索女儿帕罗马说:“他把一切都同艺术联系起来,即便是在家里也不例外,对他来说,画家和丈夫的角色并没有什么区别。”

DW.COM

  • 日期 31.10.2006
  • 作者 Marc Koch
  • 关键词 毕加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JqU
  • 日期 31.10.2006
  • 作者 Marc Koch
  • 关键词 毕加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J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