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保护热中警惕"绿洗"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5.06.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气候保护热中警惕"绿洗"

气候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本来是破坏环境的企业也忙着为自己穿上绿色的外衣。在汽车尾气中喘息的中国大都市街头,人们也看得到提倡"低碳生活"的巨幅绿色广告牌。

IT产业也觉得把自己“绿洗”很时髦

IT产业也觉得把自己“绿洗”很时髦

一家英国大型超市为促销节能灯打出的广告词是:Light for Flight,意思说,顾客买它的节能灯,会换得飞行里程。众所周知,飞机是碳排放大户,这家超市在促销节能产品的同时也促进了碳排放。也许,与之合作的航空公司会打出广告说,乘我们的航班,领节能灯奖品,并把自己的吹嘘成"绿色航线"。更有甚者,荷兰壳牌石油公司2007年曾在报纸上为它的炼油厂大做广告,画面上烟囱里冒出的不是滚滚浓烟,而是五彩鲜花。最后,在环保组织的抗议下,英国法庭判决这一广告误导公众,不得继续刊登。

“绿洗”自己 欺骗公众

像这样的用各种市场营销手段把自己装扮成绿色先锋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英文里出现了一个叫作Greenwashing的新词,意思是"绿洗",即利用伪装的、虚假的信息展示出一个具有环保意识的公众形象。根据加拿大环境咨询公司TerraChoice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公布的"绿洗"报告,在他们调查的北美和英国及澳大利亚市场上近两千多种自称绿色的产品中,有98%的产品涉嫌"绿洗"。德国利益集团监督组织LobbyControl的乌尔利希.穆勒(Ulrich Mueller)指出:

"我们发现,很多公司一方面在进行'绿洗',一方面进行院外活动来把自己排除在减排义务之外。我们特别关注公司是如何利用'绿洗'来堵住批评的声音。有些公司的广告可能没有完全撒谎,但经常是夸大,以此为自己塑造带有欺骗性的公众形象。"

偷偷地“绿洗” 狡猾地“绿洗”

也有的公司做得十分隐蔽,例如英国一家煤炭发电厂赞助"放弃汽车改骑自行车"的公众活动,来巧妙地将自己和气候保护正面联系起来。还有的公司将自己的的一小部分的确与环保有关的业务大肆宣传,企图转移人们对他们真正的核心业务的注意,从而减少公众压力。大康采恩则通过院外游说,对政策决策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穆勒以最近因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而臭名昭著的BP英国石油公司为例说:

"BP公司是'绿洗'的先锋。他们在欧洲游说,试图逃避减排义务,还在美国院外游说以降低安全标准。他们的公关宣传几乎与他们真正从事的肮脏业务没有任何关系。"

非政府组织监督揭发“绿洗”

非政府组织在监督企业社会与环保责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联合利华多芬(Unilever Dove)公司在强调他们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却在其女性化妆品中使用棕榈油,而提取棕榈油导致了棕榈树面临灭绝的危险。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公关部主任英格.瓦雷格(Inge Wallage) 说,他们通过Youtube这样的社会媒体施压,广泛传播演示提取棕榈油对生态造成破坏的视频,呼吁联合利华公司放弃使用棕榈油:

"我们本来没有料到我们发起的运动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但是它的确起作用了,最后联合利华公司不再在他们的多芬化妆品中使用棕榈油了。"

像绿色和平这样的非政府组织面对充斥市场的大量伪绿色产品也无能为力,剑桥大学可持续性研究项目主任克雷格.本奈特(Craig Bennett)认为,重要的是政府要进行干预。他指出:

"超市里有上万种商品,你不可能指望普通消费者对每个商品都看是否有绿色标签,这种做法不切实际。重要的是政府的干预。"

消费者也需要启蒙

德国电信可持续性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伊加丘.坎比诺(Igacio Campino)在发言中指出,"绿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但要公司和政府参与,消费者本身也有责任参与讨论。他说,"很多人担心,如果降低人均碳排放,就会告别富裕生活,失去工作和降低生活标准。"

因此,坎比诺认为,在气候保护政策上,除了要加强政府的角色,也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启蒙,例如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政府要强制他们购买节能灯泡。

作者:潇阳

责编:凝练

  • 日期 25.06.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O31u
  • 日期 25.06.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O31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