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王小慧:艺术像一棵树

祝红2006年12月3日

旅德华人摄影师和作家王小慧可以说是目前德中媒体最为关注的人物之一。 王小慧传记《我的视觉日记》在中国发行5年间再版18次。今天秋季,这本用文字和摄影记录作者人生的自传已被译成德语,推向德国图书市场。

https://p.dw.com/p/9Teb
图像来源: xiaohuiwang

王小慧被中国和新加坡妇联推选为25位最为成功的亚洲女性之一,而香港凤凰卫视旗下的《凤凰生活》和《凤凰周刊》于今年8、9月合刊,向全球华人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王小慧自然榜上有名。那么,盛名之下的王小慧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性?面对人生她有哪些思考和困惑?

无论摄影还是写作,王小慧的作品均获得了外界的肯定。她的艺术天赋是不争的事实。其代表作《我的视觉日记》在5年间就再版18次,至今高居中国畅销书排行榜。尽管王小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摄影训练,但从小的爱好使她厚积薄发,其作品被收入世界最权威艺术出版社Prestel编撰的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中。无论写实还是抽象,无论人物还是花草,王小慧的摄影作品无不体现出制作人的独特视角和匠心。

在日常生活中,王小慧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她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欧亚大陆之间,新书朗诵会、论坛讨论会、摄影展、为某家德国大公司作艺术策划等等。在中国,王小慧被人称为“风格偶像”,西方媒体中也有人将她誉为德中文化交流的明星。面对媒体的赞誉,王小慧却另有自己的苦恼:“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自己觉得我并不成功。作为一个女人我就很不成功。成功的女人应该有很好的家庭,爱情和孩子,而这些我都没有。”

王小慧也曾有过美满的爱情。丈夫俞霖——一位极有天赋的建筑师死于1991年的意外车祸,当时重伤的王小慧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正是这次大难将王小慧推上了作自由艺术家的不归路,因为没有了丈夫的呵护,她只有背水一战。

Xiao Hui Wang
图像来源: xiaohuiwang

坎坷和磨难似乎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王小慧,5岁时父母离异,10岁时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父母受到打击,王小慧也难以幸免,但家庭和时代的不幸也练就了王小慧豁达、不屈和积极进取的性格。《我的视觉日记》的字里行间将作者的这一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吸引读者的最大看点。“《视觉日记》之所以畅销,可能与我个人经历有关,我的经历比较传奇。我经历了许多大的命运的打击。也许很多人在这之后,不会再有生活的勇气和乐趣。而我则不是这样。除此之外,我还将一些小小的人生思考一并写入书中。”

图文并茂的视觉日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也同时记录了一位女性异国求学、四海为家、放弃固定的大学工作,立志做一名自由摄影艺术家的艰辛。王小慧无疑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中国崛起,世人瞩目的今天。那么,王小慧的盛誉是否也得益于这一因素的影响呢?王小慧深知其中甘苦。“《南德意志报》曾报道说:我是一个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求生的人,弄不好,我会从悬崖上掉下去,好的话,可以成为一座桥梁。我本人努力做一座桥梁。”

面对人生,王小慧始终遵循两句格言:一是“我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二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我并不清楚将来会怎样,5年,10年以后会怎样。我觉得自己就象一棵大树一样,根越扎越深,枝也会越来越茂。我希望我的艺术和人生会象树一样,不断有新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