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所谓好坏:访《的姐》导演方屿 | 文化经纬 | DW | 05.04.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生活—无所谓好坏:访《的姐》导演方屿

4月4日,中国电影文化周“Chinese Perspectives”在杜塞尔多夫电影博物馆闭幕。一周以来,九部中国新锐导演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向德国观众呈现了中国社会现状。DV电影《的姐》是最后一部上映的电影,以真实的记录手法勾画出一幅女出租司机为生活所迫,忙于奔波,但依然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人生态度。导演方屿接受了德国之声实习记者的采访:

方屿

方屿

德国之声:方屿先生,您好!您为什么会选择以DV的形式来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方屿:我觉得DV技术为许多想做电影的人打开了新的局面,只要有一个设想就可以去拍。因为机器很小, 拍摄时不会引人注意, 你可以去观察生活, 观察很多细节, 这是非常好的。另外, 我刚开始拍电影, 资金并不充足, 还不能去租用价格昂贵的摄影机。

您选择了对三位女司机进行采访, 您觉得她们是生活中的典型吗?

这样的人你到处都能遇到。我觉得我比较幸运,遇到三位不同性格的采访对象。比如有一位性格很激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有一位性格比较温合, 事事都埋在心里。可以说是三种不同的个性。

您的电影目前只在欧洲上映,向欧洲观众展示了中国的社会现实。您觉得它会影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吗?

我希望德国观众能看到反映中国真实生活的影片。我希望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中国的现实, 也给欧洲观众造成了很多的假象。我希望我能在我的影片中朴实地把中国的现状展现给大家, 能引起两国人民的理解和交流。

德国观众很关心, 这样的事例是不是很典型。德国观众从您的影片中只能看到中国社会苦涩的一面, 您觉得是不是太片面呢?

在中国有个习惯, 家丑不可外扬。如果把中国不好的东西展示给外国是很丢人的事。我不这么认为。德国人是一个自我批评意识很强的民族。德国并没因此落后, 反而会发展得很好。我想如果我们以自我批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 应该会让我们清醒, 会改变我们的现状。这是第一。

第二, 我们通过影片看到的就是中国的现实生活, 它没有好也没有坏, 它就是这样。它和世界各地一样, 都有矛盾和斗争共存的状态。这部电影放映后, 许多欧洲观众觉得, 影片里的三位女性对她们来讲并不陌生。二战后, 很多德国妇女卷起袖子来清理战争的废墟也是这种精神。我听后很感动, 觉得她们的生活态度很乐观。我问她们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在哪里, 她们觉得这是人的一种原始力量。我觉得, 这部影片是人与人的交流, 没有文化的界限和隔阂。

您觉得您的这部电影与目前中国的纪录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不想说我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我只是不想说教。我要诚实地对待我的采访对象。其实, 我从她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们对我的生活观有很大的感染, 让我对生活进行思考。另外, 我想, 通过和他们的谈话, 能找到了一些社会关系, 社会现象以及他们出现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考虑怎么去解决它, 让这种现象不要在出现或者得到改变。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但我们不可能通过一部影片去改变社会,我不想做一件事来粉饰太平,我还希望中国人和西方人能通过普通的生活达到一种沟通, 使生活起一个文化桥梁的作用。

您有没有想过, 让这部电影也在中国上映呢?

我是比较现实的人, 不太愿意去做无用的努力。我想如果可以, 也只能是在小范围放映。我的几位朋友已经看过这部电影, 他们并不觉得欧洲味很浓.

您下一步在欧洲还有什么计划呢?

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 在很多方面还很不足。但做完这部电影后对我的刺激很大, 很想马上拍第二部, 第三部电影。期间我已经和德国的一位导演合作了一部电影, 将在今年的慕尼黑电影节上映。第三部我也是和德国导演合作,目前已经有了计划, 资金还在筹备中。第一步迈出去了, 我会继续做下去。我最想做的是关于人和命运的题材, 每个人和他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是最感动人的。

谢谢您接受采访, 祝您拍出更多精彩的电影。

方屿简介:

方屿, 演员, 生于1953年, 曾在北京、科隆和柏林学习戏剧学和日耳曼文学。现活跃于柏林的戏剧界。DV电影《的姐》是其电影处女作。

DW.COM

  • 日期 05.04.2007
  • 作者 实习记者:李星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DF5
  • 日期 05.04.2007
  • 作者 实习记者:李星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D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