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虚构来纪实:阎连科和他的《丁庄梦》 | 文化经纬 | DW | 15.10.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用虚构来纪实:阎连科和他的《丁庄梦》

艾滋病是怎样在河南的一个村庄蔓延的,又怎样让这个村庄走向衰败的。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小说《丁庄梦》(德文译为《我的祖父的梦想》)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现在在北京一所大学教授文学创作的阎连科,此次没有被允许参加此次法兰克福书展。 这位出生在河南省的作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关注着河南省艾滋病村的问题。德国之声记者阅读了这部小说并采访了作者。

阎连科

阎连科

当中国地方政府发现血浆的需求量很大,于90年代鼓励人们卖血时,一些省份的老百姓盲目地听从了这个号召,幻想着能够很快发财致富。 由于采血时的消毒条件太差,成千上万的人被感染了艾滋病。 在《丁庄梦》这部小说中,1958年出生的阎连科描写了河南省一个虚构的村庄-丁庄是如何因艾滋病走向衰败的。书中第一人称"我"的父亲丁辉,就是第一批组织卖血的"血贩子"。

书中写道:"忽然有一天,我爹进城回来背了一兜针头、针管、酒精棉和装血的玻璃瓶。回到家把这些东西放在床铺上,从猪圈的窝上抽下一块板,在那板上描着写了'丁家血站'四个字,爹就到庄中央的槐树下,捡起一块石头砸了钟,撕着嗓子对着丁庄唤:要卖血的都来找我丁辉啊--他们是八十块钱一瓶儿,我丁辉采血是八十五块一瓶儿--"

Buchcover Yan Lianke: Der Traum meines Großvaters

德语版《丁庄梦》封面

卖血让丁庄在短时间内迅速富裕起来。 然而艾滋病也跟着爆发了。书中描述了村民们面对死亡是如何发泄他们最深层的本能的。村里到处充斥着贪婪、妒嫉和阴险狡诈。 阎连科说:"彼此之间的冷漠从另一个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复杂的。我想这种冷漠恰恰是人性的一种表达。 人有了艾滋病毕竟可怕,但人心中有了艾滋病更为可怕。"

阎连科书中的党员干部不是老百姓的公仆,他们是一批最为腐败的社会蛀虫。动员村民卖血的教育局长,在热病爆发后,竟然没有一点责任,反而提拔成了副县长。最有代表性的血贩子丁辉,非但没有因为使用没有消毒的针头抽血而受到任何惩罚, 而是飞黄腾达,当上了县上有实权的热病委员会副主任,甚至他还从死人身上榨取钱财, 将上面批给的免费棺材拿出去倒卖,配阴亲,大赚所谓"热病"钱。 书中描述说,丁辉雇用了两名青年男子专门监督填写表格,并将棺材从卡车上搬下来。 而他自己则坐在另一张桌旁吃东西喝茶,并将棺材钱塞入一个皮包, 然后打发交钱的人拿着一张条子到卡车那里去取货。

作家阎连科使用了朴素的语言。小说结构平铺直叙。这本小说强烈抨击了丁辉等人不顾老百姓死活的行为,揭露了农村干部的为所欲为,并将河南所发生的卖血导致艾滋病的丑闻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尽管中国当局迄今然不允许公开报道这起丑闻。阎连科曾多次修改了他的这部小说,但是这本书仍然无法继续出版印刷。2006年这本书刚刚出版不久,就被有关部门下令从书店撤出。

他说:"《丁庄梦》马上就要在德国出版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看成一部纪实文学, 那毕竟是我用虚构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中国的现实。因为你真正写一部纪实作品,在中国是没有办法让读者读到的。"

作者:Silke Ballweg / 韩明芳

责编:石涛

  • 日期 15.10.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K6b0
  • 日期 15.10.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K6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