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展需要什么制度? | 科技创新 | DW | 14.07.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科技创新

科研发展需要什么制度?

据报道,物理学家、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日前表示,如果中国的一党专政取消的话,可能会对中国的科研不利。他的话在中国国内引发争议。在德国,科学历史学家虽然对制度推动科研的作用没有下定论,但科研需要自由、需要独立自主却是各方的共识。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China's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China's first moon orbiter Chang'e 1 lifts off from the launch pad at the 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on 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AP Photo/Xinhua, Li Gang)

嫦娥1号

杨振宁在讲述一党专制取消对科研可能不利时,还举了苏联的例子,说当年苏联科技发展的某些方向是很成功的,虽然苏联是个专制的国家。

德国科学史专家菲舍尔(Ernst Peter Fischer)教授对此回应说,专制统治是促进科学发展,还是阻碍它的发展,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为专制国家的苏联,的确在美国之前完成了载人宇宙飞行,但苏联的宇航计划有着很强的军事背景,而不是科学背景。而斯大林本人曾支持伪科学的李森科生物理论,阻挠该国正常的遗传基因研究,最后不仅导致了苏联在遗传科学领域的落后,还引发了农业歉收,饥馑出现。

科学发展最需要的是自由空间

菲舍尔又举了德国的例子。纳粹统治时期,当权者毁灭了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德国科学发展的成就。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的前身 - 威廉皇帝科研促进协会曾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人工合成的肥料。没有这一发明,就不会在战争中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菲舍尔教授指出,"威廉二世皇帝的统治并不是民主制度,但统治者明白,这个国家需要强大,而强大则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之上,于是他们科学和技术留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在菲舍尔看来,对科学发展最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自由空间。20世纪初直至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这一时代的科技成果,在独裁的纳粹上台之后,总体上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纳粹的科研突破是暂时的

但这并非否认纳粹德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某些突破。任教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历史学者哈尔(Ingo Haar)博士说,当年纳粹德国的科学技术在欧洲范围内同先进国家水平相当,"纳粹尤其在航空、军工以及人文科学领域有关'战争'的研究投资巨大,有目的地资助和扩大'战争科研',而早在战争发生前9年,这些工作就已开始。因此,这也就带来在某些 '战争科研'领域的优先地位。不过,战争开始后,这一优势仅仅维持了数年。"

制度间竞争聪明头脑

科学历史学家菲舍尔说,人类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一次专制统治毁灭科学的事实,但这也不一定就成为定律。他承认,他并不十分清楚,科学发展最需要哪种体制。但他说:"民主制可能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最大契机,虽然对此还有争论。但我相信,科学最需要的是自由空间,最不需要的是限制和压抑,而民主制进行压抑的程度最轻。"

哈尔也认为,科学只有在自由的制度下才能健康发展。他的理由是:

"因为国与国之间在争夺最聪明的头脑。美国明白了这一点,当年原子弹项目就是在许多来自纳粹德国的移民科学家的推动下,成功制成原子弹的。因此,制度与制度之间也在展开竞争。最具影响的科研成就最可能在自由的科学环境中出现。 "

专制国家分配资源的效率高

科研的进行需要资金的保证。菲舍尔指出,必须要看到的是,专制统治针对性地分配资源的效率很高。他说,如果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发展基因科学,中国很可能在这一领域成为世界领先。他最后总结道,"专制统治可以通过拨款对科研产生影响,但科学一定要保持自主的地位并能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

作者:李鱼

责编:叶宣

相关音频视频

  • 日期 14.07.2011
  • 关键词 科研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1vGQ
  • 日期 14.07.2011
  • 关键词 科研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1v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