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东亚博物馆举办中国古画展 | 文化经纬 | DW | 24.10.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科隆东亚博物馆举办中国古画展

从10月16日到明年的2月20日,德国科隆东亚博物馆举办公元1300年至1900年期间的中国工笔画展览。这些古画是该博物馆多年的馆藏,经过上海博物馆的修复得以与首次同公众见面。

科隆东亚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末清初的工笔画

科隆东亚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末清初的工笔画

10月16日,科隆东亚博物馆推出了一个题为"精湛的画笔"的展览,展出了公元1300年到 1900年期间的三十多幅中国工笔画。这些古画虽然数量有限,但却在题材上包罗万象,既有人物肖像和山水,也有亭台楼榭和花鸟。据博物馆馆长施洛姆斯博士(Dr. Adele Schlombs)介绍,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是博物馆创建者于100多年前从中国搜集的,很少一部分是后来购买的。如今这些在博物馆库房里沉睡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古画,第一次面向公众。

馆长施洛姆斯博士是一位不但了解中国历史,也熟悉中国古代名家作品的专家。谈到此次展览能够顺利举行,她说特别要感谢上海博物馆的鼎立相助。没有上海博物馆的帮忙,这些年久失修的古画恐怕只能继续留在库房里了。"经过不少周折我终于搞到了经费,请上海博物馆为我们馆藏的中国古画进行了两次大修复。能够得到上海同行的帮助是我们的运气。当这些古画重新回到德国时,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原本无法悬挂,千疮百孔的古画全都栩栩如生,恢复了最佳状态。上海同行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所作的一切让我们非常非常感动。"


山水间的大千世界

为了帮助那些不了解中国,尤其是不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德国观众欣赏这些珍宝,东亚博物馆不但在展览期间定期举办中国书画讲座,还印制了德英文双语的精美画册,并在展厅里每张画旁边附上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一幅十六世纪无名氏的山水画,德文解说的命题是"山水中的学者"。解说上说,画面将人的目光引向远处的大山。在湍急而下的激流和几棵松树之间竖立着两块巨大的岩石。画面边缘的河流岸边可以看到三个人物,其中一人遥指对面山峰树荫下的一个亭榭。脚夫挑着野餐和酒罐,可以想象,这三人正要到对面山上去观景。按照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风景是大千世界的微观。水和风是大千世界能量- 气的载体。因此中国古来有"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的说法。

施洛姆斯博士还介绍说,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艺术品如今也很受西方文人的追捧。她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明末清初,也就是说16世纪后,学院派艺术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因此我们的绘画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那个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还在展览厅里有意摆设了那个时代的几件瓷器和漆雕,参观者不难发现那个时代艺术品风格之间的融汇贯通。"

工笔画开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谈到德国人是否能够欣赏中国古画,施洛姆斯博士表示,恰恰是工笔画可以通过它的色彩,它描述的生动细微的生活场景同欧洲观众产生交流,不象写意画那么难懂。

"比如这次展览的古画中包括了很有渲染气氛的情景画,有描写名人轶事的画面,比如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船舶。我认为,恰恰是这种画院风格的绘画能够被德国观众所接受,给我们开启了一个了解中国那个时代文化的窗口。"

前来参观的观众中既有老者,也有年轻人,还有小学生。

"趣味高雅,颜色层次细腻。"

"没想到中国画还有这么大幅的。题材和绘画手段都独具魅力。画家可以用毛笔画出这么精细的画面来,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我在一张小画上能够看到仕女手中拿的一根线. 而大幅画,比如宫殿的任何一个部位也都画得非常细致。"

"我个人更喜欢明快的题材,明亮的色彩。比如这幅风景画上就反映了自然景观和当时人们的部分生活。可以看到高山,小桥和在酒肆中谈笑的人。"

作者:韩明芳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