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维护文化遗产的艰难斗争

2010年8月19日

现代化的潮流席卷中国,历史文化遗迹濒临灭绝,民间自发抵制现代化的狂热、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意识也在加强,抵制北京钟鼓楼社区改造计划即为一例。

https://p.dw.com/p/OrEz
图像来源: AP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写道:"著名的钟鼓楼社区是北京最古老的地方之一,这个居民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狭窄的胡同两边是传统的四合院,在这里可以感受正宗的北京人生活、体会中国首都的悠久历史。

"然而,这个历史性的内城小区成了市政当局的眼中钉,因为它想把北京包装成现代都市。对政府来说,这个地方太旧、太穷、太脏,所以,早前就宣布要加以改造。(政府)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历史主题公园,除了名胜外还设有购物街和停车场。为此,传统的住宅必须让位。"

《每日镜报》指出,尽管大多数人感到无能为力,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忍受这个有历史意义的社区被拆除。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政府的改造计划公布后,即奔走呼吁,通过媒体报道引起关注,导致项目暂时被停止。该中心正在编写一本白皮书,提出保护和发展钟鼓楼社区的建议。

《每日镜报》认为:"文物保护者还得向政府做许多说服工作,北京的改造迄今大都意味着完全拆除、重新建造。至于效果,看看'修缮'过的天安门广场南端的前门大街就可以得知:打造得光彩夺目、整洁而没有个性,就好像是电影布景,一个人工的传统城市文化版本,脱离了居民。只有游客来来往往,在H & M购物或在星巴克喝咖啡。"

为利润无视历史遗产
《每日镜报》接着写道:"迄今为止,(同样的)命运尚未突然降临钟鼓楼社区。保护这块历史北京的斗争还没有失败,然而首都的其它地方却前景暗淡。近年来,3000个尚存的古老社区和胡同已被拆除了大约2/3,尽管其中很多老胡同被官方归入具有保存价值之列。历史学家多年来就叹息胡同的消失,因为随之消失的是一部分北京的文化认同和个性特征。许多历史建筑成了房地产公司施展权力和满足现代住房和办公楼之需的牺牲品。"

该报指出:现代化的趋势早就席卷了全中国,在建造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对历史建筑几乎毫不顾惜"。"'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张培(音译)说,'为了追逐利润,完全无视我们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繁荣的中国,目光是朝前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在发展,而一切古老的都被拆除。国家文物保护局局长单霁翔称之为'保护历史遗迹的灾难'。恰恰是中小城市为了现代化而盲目地舍弃原本的城市形象。'许多世代相传的传统建筑都被无所顾忌地毁掉了。'按照他的说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斗争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每日镜报》最后写道:尽管保护遗产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似乎希望渺茫","对现代化狂热的抵制至少在北京慢慢加强"。张培和她的同伴们在通过各种方式启蒙人们珍惜历史遗产,"希望钟鼓楼社区能够得以幸存,成为其它历史遗迹的榜样"。

编译:林泉

责编:凝炼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