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科特迪瓦暴力浪潮的根源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0.11.200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背景:科特迪瓦暴力浪潮的根源

过去数天内,从科特迪瓦共和国不断传来新的动乱的消息。政府军先是冲击了该国北部的叛军堡垒布瓦凯。上周末,9名法国士兵在一次空袭中丧生。于是法国向科特迪瓦增兵,并占领了各飞机场。全副武装的政府支持者在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反法示威。2003年5月签署和平协定后一年半,这一西非共和国重新陷入了内乱。

法国人在当地的中立地位受到质疑

法国人在当地的中立地位受到质疑

在西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发生的骚乱已经持续了多日:到处是巷战和燃烧的房屋,400多人受伤,还有许多人丧生。表面看来暴力浪潮是由总统巴博领导的政府突然想扩大权力引起的。而设在汉堡的非洲研究所所长梅勒尔却认为:

“重要的是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冲突。当然存在南北差别,而伊斯兰和基督教这两个宗教之间也存在不同。这里指的是来自北部的二等公民和来自南部的一等公民。”

对非洲来说,科特迪瓦长期以来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上富裕和政治上统一的国家。但最迟自4年前的总统大选以来,科特迪瓦社会出现了分裂,因为当时一名非常受人欢迎的政治家、来自北部的候选人瓦塔拉被排除在竞选之外,理由是其血统不够纯正。尽管瓦塔拉提出了严正抗议,并声明其父辈、祖辈均为科特迪瓦人,还是无济于事。

大选的胜者是当时的反对派领袖巴博,一名来自南方的基督教徒。但巴博上任后并不能使国内政局稳定。巴博和瓦塔拉的追随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不过,政变最终还是破产了。直到瓦塔拉的科特迪瓦国籍得到官方认可,局势至少在表面上得到了缓和。

然而,这一西非国家事实上是一分为二了:北部被各种叛军势力掌控,南部则忠实于政府。双方为争夺政治和经济权力而展开了斗争。而原来的殖民宗主国法国则开始扮演调停者的角色。

法国向科特迪瓦派驻了数千名士兵。尽管该国已宣布独立40年,但法国在此依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权力因素。2003年初,在法国的强大压力下,敌对双方就成立一个所谓的“国家和解政府”签署了一项协定,总理由来自北部的科特迪瓦人担任。但此协定签署后不久,叛军停止了缴械,并结束了同政府的合作。巴博总统没有理会他们提出的重新举行选举的要求。他的任期将持续到明年。巴博说:

“他们应该等到2005年。没有一个非洲国家的大选不受到质疑。但不能因此就拿起武器来对抗。要知道,要么民主,要么就不民主。如果提前举行议会大选,我该怎么来组织呢?宪法是不允许这样做的。组阁是国家首脑的任务,也就是我的任务。人们必须停止以此向我施加压力。”

今年年初,联合国安理会介入了冲突的调停工作。从那以后,大约1万名士兵对停火进行监督,其中近一半来自法国。蓝盔部队在科特迪瓦中部设置了一个缓冲区,试图将叛军和政府军分开。而对于敌对的南北双方来说,法国人早已成了敌人。一名科特迪瓦人说:

“我不是爱国主义者,也不是巴博总统的追随者。我为的是科特迪瓦。我不能允许外人来到我的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再次开始殖民统治。”

显然,法国被当成了一个殖民大国,而不是一个中立的和平使者。叛军谴责法国人试图保护政府,而巴博总统领导的政府又批评法国人支持叛军,并企图强迫巴博辞职。因此,非洲联盟找到了另一名调停者:南非总统姆贝基应从中斡旋,帮助解决这一西非国家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