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记者引发伦理危机 | 文化经纬 | DW | 22.09.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草根记者引发伦理危机

数码相机简化了摄影技术,也使得拍照不再纯属个人私事。一些新闻通讯社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也常常采用业余摄影者的作品。

透过镜头看世界

透过镜头看世界

近年来出现的数码科技使得摄影概念走进千家万户,几乎每一位略有经济承受力的消费者都会拥有一架数码相机,即便不是如此,他的手机里也少不了配有一个微型镜头。然而,正是在一片强按快门的咔嚓声中,专业摄影与日常行为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

与此同时,一批所谓的“市民通讯员” 或者“草根记者”也应运而生。美国CNN电台鼓励新闻事件目击者发送短讯、图片以及录像资料,与世人分享信息资源,以覆盖突发事件爆发后,专业通讯员赶到现场之前的那段新闻空白。例如CNN反复播放的2001年世界贸易大厦遭恐怖分子驾机撞击的那段录像便是出自于业余者之手。

类似的风潮也同样浸染到德国媒体。从N24、RTL电视台到《明星》电子周刊,“读者自制”板块似乎一下子成了热点内容。德国第二电视台ZDF本月甚至发起了一项“发送私家小像”运动。正是有了这些所谓的“民间通讯”,人们突然眼界大开,看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滑稽场面:例如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的知法犯法的警察;度假海滩上的著名音乐人Dieter Bohlen;高速公路上着火的货车;独坐酒吧小酌一杯的前联邦部长……这些全是《图片报》所刊载的读者寄来的相片。

界限不明

新闻报道的草根趋势引起了记者组织的担忧。德国记者协会主席Michael Konken表示,读者通讯员运动会“威胁到专业摄影师及图片记者的生计”,而且,“市民新闻终将影响到一份正规报纸的水准。”

《图片报》主编Kai Diekmann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读者通讯不但不会损害媒体报业,反而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新闻视野。” Diekmann还称,读者通讯运动“为一个只有记者和编辑才能界定媒体内容的时代划上了句号。”

真实性可疑

然而,一些职业记者怀疑来路不明的图片的真实性,并担心这将导致媒体犯下错误,甚至散布谎言。

一位名为Alex的自由摄影师指出,即便是在专业摄影圈内,图片造假行为也层出不穷。例如路透社聘用的摄影记者被指刻意篡改黎巴嫩遇袭照片,以夸大事件的惨烈程度。Alex还说,类似现象在非专业记者圈内更加严重。“多数专业人士能够把握分寸,遵守职业道德,但读者通讯员却一再跨越底线。”另外,报社编辑很难确定读者提供的相片是否真得拍摄于事发地点。

例如,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网络版不久前爆出丑闻:一张家喻户晓的业余版棕熊“布鲁诺”被射杀图片被证明是假货。地点、“人物”完全不对。

伦理危机

做新闻、判断消息可靠性是一回事儿,恪守伦理规范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德国知名媒体专家Christian Schertz在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称,虽然《图片报》告诫读者通讯员“尊重他人隐私”,但这一轰轰烈烈的大众新闻运动在他看来过于离谱,甚至触犯了法律。

Schertz提到2004年欧洲人权法院做出的一份裁决,德国某杂志因刊登摩纳哥卡罗琳公主的一组生活照片而被判定侵犯了公主的私人权利。Schertz表示,如果说一些职业摄影师过去曾经出于商业目的而侵犯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那么现在多如牛毛的读者通讯员更是犯下了不计其数的错误。

受《图片报》未经同意、任意刊载私人照片的侵扰,一些德国名人如德国前外交部长菲舍尔、球星波多尔斯基以及奥登科尔纷纷上诉法庭。Schertz问道:“我们不妨自问一下,我们是否真想生活在一个处处受人监视的社会,每天担心自己的不雅行为会被记录成图片。”

DW.COM

  • 日期 22.09.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9ZR
  • 日期 22.09.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9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