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计划经济手段无法控制物价

德国之声中文网综合2008年1月21日

去年八月份以来,中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6%,上涨幅度创下十一年来最高记录。其中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上涨幅度更大。世界报报道了北京市中心隆福寺农贸市场的物价现状和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注意到中国政府试图采用计划经济手段控制物价:

https://p.dw.com/p/CvGH
以前养猪的现在都成了吃肉的民工图像来源: AP

"通货膨胀在袭击中国,它使人回忆起了社会不安定、进而发生政治巨变的历史,也使人想起了配给和匮乏的年代。在新的经济奇迹之国,这些本来是已经解决的问题。所以,奥运之年北京领导人亲自抓这一问题就不足为奇了。形势促使中国国家领导人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紧急刹车,中国发改委发出指令,禁止主导市场的食品加工企业随意定价,向超市提供商品的中间商提高价格前也必须上报,哄抬物价的人将课以高额罚款。

经济改革三十年后,有关当局把这一违背市场经济的做法掩饰为'国家暂时的干预'。国家发改委许诺,干预价格的措施'只针对物价投机','价格稳定后,国家就会撤出'。

中国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问题归结于经济过热、贷款过度及货币流通量超标。此外,长期忽视农业及推行城市化的负面影响现在开始显示出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不久前的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过去千百万农民养猪,今天他们成了在城市消费猪肉的民工。'"


政府无法靠补贴减轻负担

柏林日报认为,在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今天,政府以行政手段控制物价的措施难以奏效,国家也无法承担高额补贴。该报援引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说,长期来看,应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减轻他们因物价上涨增加的负担:

"国家社会调查基金会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去年中国最高工资与农民收入的比例为4.7比1,一些省份甚至达到6比1,各领域的工资差别已发展到两个极端。其它一些调查显示的收入差距更大。

而缩小收入差距是胡锦涛主席政府宣布的目标,政府靠价格补贴恐怕不能改变收入差距加大的发展趋势。所以,专家们要求最好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家曾宪全认为,'剥削廉价劳动市场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今后十年内,普通工人的收入应该提高三成至四成。与其它国家相比,这样做虽然会提高中国的生产成本,但它毕竟可以加强国内消费,使中国人终于可以大量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