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无人获胜的战争

2006年7月31日

在黎巴嫩城市卡纳受以军火箭袭击,造成至少56名平民丧生后,以色列宣布实施48小时的临时停火,以便让黎巴嫩平民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但以色列方面表示,对真主党民兵阵地的攻击将不会停止。德国之声中东问题专家Peter Philipp为此发表以下评论:

https://p.dw.com/p/8sB6
休息,休息一会儿图像来源: AP

人们看到的是相似的画面:一个在加沙地带海岸葬身于炮火的巴勒斯坦家庭 ;在南黎巴嫩死于以军空袭的联合国维和观察员;还有在黎巴嫩南部的卡纳被坍塌的瓦砾埋葬的妇女和儿童,他们本来是想在这所房屋的地下室躲避空袭。每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后, 人们听到的都是以色列政府同样的声明:对无辜平民的丧生表示遗憾。

就象对其它平民死伤事件一样,以色列也要对卡纳的袭击进行调查,但这次调查的结果也会象以往的那样无法令人满意。以色列方面现在就已经称,真主党民兵在卡纳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因此是真主党挑起了事端。

的确,就象其它好斗武装组织一样,真主党民兵肆无忌惮地用无辜平民的生命作自己的挡箭牌。但这难道意味着,以色列可以推卸义务,不顾战区平民的安危了吗?根据国际法,战争各方必须照顾平民的安全。此外,以色列试图通过军事袭击保障和重新恢复本国居民的安全,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以色列是否就可以不顾后果任意袭击对方平民呢?

在以色列国内,也酝酿着抗议。批评者指责人们只看到自己经受的苦难,却无视自己国家给对方造成的灾祸。国际上对此的普遍看法是,以色列的反应过分激烈,为了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而惩罚整个黎巴嫩民族。

国际社会当然愿意承认以色列有自卫的权利,尤其在德国人们是这样做的。但最近几天来,以色列对黎巴嫩平民和基础设施的粗暴行为使得这种理解和宽容大打折扣。

国际社会对中东的危机仍然显得不知所措。西方国家分别疏散了在黎巴嫩的本国公民,并愿意提供人道援助。但却没有人能制止流血,派遣一支国际和平部队的事宜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由于华盛顿支持以色列的战争目标,其它国家的停火呼吁也告失败。而以色列的战争目标仅仅靠炮弹和坦克是无法达到的。在与真主党民兵的较量中,以色列明显感受到了自己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所处的劣势。

以色无法赢得这场战争,没有人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大家都将是失败者,而且他们现在已经是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