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51009 China Buchmesse Yang

2009年10月14日

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世界会发生碰撞。一方面,作为本届书展主宾国的中国带来了自己的作家队伍,这些作家都是事先按照严格的标准挑选出来的。但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中国作家,华裔作家主动来到会场。对于他们的到来,中国官方并不感到高兴。比如中国知名诗人杨炼就是其中的一位。杨炼在自己的家乡受到官方排斥,如今生活在英国,不久前,杨炼在回国期间接受了德国记者的采访。

https://p.dw.com/p/K61q
德国街头张贴的中国诗句图像来源: arge lola

杨炼随身带着自己的新作-一本杂文集。该书已被译成德语,是法兰克福书展上的参展图书之一。但它能否出现在中国展台的书架上,人们不得而知。尽管杨炼是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但恰恰是在自己的家乡,杨炼因其批判性,甚至是直白的政治诗作而受到有关当局的排斥。,"我对诗歌创作有着最高的要求,也尝试着在创作过程中满足这些要求-但我的政治经历和流亡作家的经历是难以否认的,它们影响着我,自然会体现在我的创作之中。"

如今的杨炼已54岁。1955年,他在瑞士出生,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当一家人返回中国后,杨炼上山下乡,接受农民教育。在上一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毛泽东时代,这种做法非常普遍。所有知识分子都受到歧视。在农村生活结束后,杨炼参加了一本杂志的编辑工作,并开始创作诗歌。当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遭到军队的血腥镇压时,杨炼正在新西兰。他决定放弃中国国籍,"我断然决定加入新西兰国籍。在天安门血案发生后,我不愿继续作为中国体制内的一员。我不愿做中国公民。"

Chinesischer Exil-Dichter YANG Lian bei einer Lesung in Bonn
旅英诗人杨炼图像来源: DW

直到今天,杨炼依旧坚持自己的这一立场,"我喜欢以外国人的身份来到这里。不无讽刺的是,中文已成为我陌生的母语。"

如今,杨炼在伦敦生活和工作。直到今天,杨炼有关谴责天安门广场血案的诗作在中国受到禁止,其网页也被封闭。尽管如此,杨炼经常回国。一是因为年迈的父亲尚在,杨炼希望尽可能多地陪伴父亲;另外,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令杨炼感到非常着迷。在经济政策放宽,艺术界繁荣发展的同时,中国官方却对文学创作依旧实行严格的审查措施,"中国自身存在着很多矛盾。中国是一个有许多问号的国度。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那里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很多力量,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影响。中国象一只船,政府是舵手,试图驾船航行,不让它倾覆,但船却一再受到波浪的冲击,在波浪中起伏不定。"

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如果中国官方代表团遇上异议作家的话,也会掀起轩然大波。比如杨炼就是其中的一位。对此杨炼已有心理准备。他希望,歧见不应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对中国感兴趣,在书展期间为人们介绍 中国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让作家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文学、对创作手法和对世界的看法。已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的杨炼深知,被打入另册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在中国生活,就会有人叫我们地下诗人。生活在国外,又会被人称为流亡作家。人们已给文学家戴了一顶帽子。今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是流亡作家。一定不错。书就不必看了,政治正确是最重要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诗作的真正意义会因此而丧失。"

作者:ARD / 祝红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