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贫家子弟机会少

2005年12月2日

在工业发达国家德国,教育机会并不均等。来自较差家境的学童能上文理中学(Gymnasium)的竟只占4%!

https://p.dw.com/p/7YC7
能上大学的贫家子弟知多少?图像来源: AP

根据德国劳工福利组织(AWO)本周四(12月1日)在柏林公布的一份长期调查报告,在德国,每百名小学生中,能上文理中学的贫家子弟只占4%,而家境较好的学生有资格上文理中学的比例却达30%。这表明,在学校,即使成绩优于富家子弟,贫家孩子的机会仍要少得多。

家境成关键

该报告认为,贫穷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劳工福利组织主席威廉.施密特指出,贫穷确定了孩子在学校的发展道路及此后一生。保障了未来的教育之路对贫家子弟而言常常是封闭的。据此,劳工福利组织要求增加服务机构和早期个别资助,以平衡不公正,改善他们的机会。

为撰写该报告,法兰克福社会工作及社会教育学研究所(ISS)从1997年至2005年对500个孩子作了持续性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普通中学(Hauptschule)的学生中,有一半人家境贫穷,也就是说,他们所在家庭的收入不足一般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而每11个贫家子弟中,能上文理中学的只有一个。在初小阶段,留级生中的贫家子弟人数是殷实家庭孩子的3倍半。而单亲家庭子女的留级率更要高出一倍。

该报告还指出,贫家子弟学业较差的另一个因素是教师的评分。文理中学贫家子弟比例低下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们在初小阶段的成绩较差,而且也与教师评语以及孩子家长不高的期待值有关。平均分数最高的孩子总是来自经济状况有保障的家庭。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尽管成绩相同、成绩更好、甚至成绩优异,却只被推荐去上要求低一些的学校。

“三分之一社会”

法兰克福社会工作及社会教育学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长期研究确定出一个“三分之一社会”概念,即,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相对稳定的富裕家境,三分之一处于贫困线以下,另外三分之一则处于两者之间。科学家们发现,每两个贫家子弟中有一个是来自俗称的“劳贫家庭”,也就是说,虽然父母双双工作,但一家人仍难以摆脱贫困状态。

在这个问题上,劳工福利组织负责人施密特断然反对将收入低下的人称为“社会弱者”。他强调说,这些人完全不是社会弱者。他指出,大多数受调查的“贫穷家长”被要求做的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每天为生计而操劳,同时又要为孩子的前途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