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陈俊愉院士答评选国花的几个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8月7日

《德国之声》编辑部特约我谈谈国内评选国花的讨论情况。我根据能找到的资料,对中国关于确定国花的历史和23年来大陆有关国花的讨论写了一篇综述。我担心不够全面,特向首倡确定国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花卉研究专家、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采访。

https://p.dw.com/p/70c3
陈俊愉院士图像来源: DW

问:陈教授,您倡议评选国花已经20余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结果?

答:(1)各级领导很多未弄清国花的意义及其性质;(2)迄今未真正放手让人民群众宣传讨论;(3)长官意志和地方主义的干扰;(4)不少人把评选国花太政治化了,其实,它是人民传统文化和爱美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不上宪法的,应由人民群众约定成俗,求同存异。

问:这次您们62位院士联名再次提出梅花、牡丹双国花的倡议,有什么特点?

答:(1)突破老框框,由中国园艺学会支持,在两院院士中征求意见,一炮打响了。(2)院士们的意见代表了全国文化学术的最高水平,可供老百姓参照。

问:我知道您开始倡议选梅花作为国花,后来又主张梅花、牡丹双国花,这样考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从提出选梅花作国花(1982)到主张以梅花、牡丹作“双国花”,其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我国突出的“生物多样性”,就是说,好花太多了,两种名花的覆盖面要比任何一种大得多。但如选上4~5种,又太繁琐而失去重点。所以,为了加速国花评选过程,为了调动更多地区、更多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还是提出“梅花、牡丹”双国花为好。从7月21日上海《文汇报》当天刊出62院士签名建议将梅花牡丹定为双国花、香港《凤凰台》“大中华栏”当晚播出倡议人陈俊愉院士讲话至7月31日,10天内,各媒体发表62院士倡议消息达41900次。7月21日当天,上海一读者网友就立刻作出反应,他说:“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这个主意太完美了,我们大力支持。”由此可见,62院士的建议得到了热烈的回应。

问:听说湖北富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良杰叶先生斥巨资支持您在北京建设国际梅园,现在进展情况如何?

答:武汉湖北富田投资有限公司叶良杰总经理斥巨资支援北京国际梅园中“梅博物馆”、“梅书画院”和“品梅屋”等主要园林建筑的建设,正进行规划设计中。预计今年底、最晚明年初可无偿交付使用。

问:您计划的第10届国际梅花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您的目标是什么?

答:第10届国际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8年3月中旬扩大举行,地点在中国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国际梅园,同时宣布国际梅精品园开幕,以20~30个抗寒梅品(抗零下19度至零下35度)在露地,以200个精品梅花(种在3000平方米展览温室内)为主,欢迎国内外游人欣赏、品评,同时举办梅品种国际评比大会,在北京西郊迎接来自国际园艺学会和国内外嘉宾。同时,此一盛会既为北京奥林匹克鸣锣开道,更为梅花和梅果加工品走向世界打开窗口。预计,此一活动将成为梅业的空前盛会,从此,梅花、梅果将走向世界,结束其长期孤芳自赏的“老皇历”,走上复兴和崛起的新时代。

以上是陈俊愉院士8月3日北京时间16点给我的书面答复。这个答复不但迅速,而且简明扼要,充满信心,使人感到精神振奋!这位88岁高龄的陈院士从事花卉研究一生,尤其为了梅花,不但曾经“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且被弄得家破人亡!十年浩劫中,他被批斗、被强迫劳动、住牛棚……最令他不堪回首的是他在北京多年精心培育出来的露天梅花抗寒新品种被红卫兵造反派付之一炬!这使他感到痛彻骨髓、不啻于患难与共的妻子被整死给他留下的心灵创伤!

然而,他一旦重获自由,便立即与他的难友赵守边先生一起,在武汉东湖磨山的一片荒山上,开辟了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梅园。在他及其同事的辛勤努力下,梅花事业已经在全国蓬勃展开。9次国际梅花蜡梅学术研讨会把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到崭新水平。其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把抗寒梅花露天生长纬度推进到北京以北。第10次国际梅花蜡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梅花研究的最新成果。

正是陈俊愉院士这种坚忍不拔的梅花精神和老当益壮的勃勃雄心,感动了湖北富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良杰先生,使他这位“当代梅痴”的梅花梦比他想象的更加绚丽、辉煌!(可惜我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所以只能用我这双手,敲击键盘,为陈院士的倡议敲敲边鼓。)关于国花的意义和作用,谁能比陈教授知道得更多、研究得更深呢?所以,我举双手赞成陈院士的梅花牡丹双国花倡议!(李士勋2005年8月3日夜于柏林)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