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5是否沉寂? | 媒体看中国 | DW | 04.01.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香港2015是否沉寂?

香港青年2014年展现的创造力和决心,让中共大为不安。新的一年里,抗争运动走向何方?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学教授华志坚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镜花水月中国梦》,指出习近平的自信毫不令人意外,不过他的言行透露出了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中国领导人一直为梦魇困扰的事实,而这些梦魇与1989年如出一辙。

华志坚说,中共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忧是1989年爆发的那场抗议活动可能再度出现。而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忧虑有中国版的阿拉伯之春,或者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引发的一场经济危机,后者将伤及中共政权合法性的根基:该政权有能力保持生活水平的稳定提升。而最紧迫的担忧可能是:一些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中国人感到,为这种狂乱的发展付出的代价可能太高了。

华志坚认为,北京对香港局势的处理,再一次表明中共担心它对民族复兴事业的掌控,并不像外界有时想象的那么有力。令人震惊的不只是党拒绝向抗议者作出让步,还有它不惜一切代价制止有关香港抗议活动的信息流入大陆,哪怕只是照片,并且要把一个萌生于本土的民众运动,描述为外国阴谋家一手策划。香港青年展现的创造力和决心,让中共大为不安,这清晰地表明,习近平所说的"每一个中国人"只会做党的那个权力主义梦,是多么具有误导性。于是,虚张声势瞬间变成了惶恐不安。

新的民主力量必将兴起

时评人李怡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 2014岁末漫笔:保持人性是值得的》,指出香港2014是走向彻底沦落的一年。香港在这一年广受国际注目,是由于整年掀起和持续为摆脱中共的政经社侵凌,为追求真正民主而进行力量悬殊的抗争。

李怡认为,自三十多年前爆发香港前途问题的争议以来,香港人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反应,一是选择移民国外,二是先向英国继而向中国政权寻求保障。而在雨伞运动中,我们看到香港人的最大改变有二,一是不再乞求恩赐的民主而决心进行纵使力量悬殊也要作命运自主的抗争,二是对香港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增加。

Hongkong / Demokratiebewegung / Regenschirm

香港“占领运动”:我们会回来的。

踏入2015年,香港人的抗争会随着清场而归于沉寂吗?雨伞运动以失败收场了吗?李怡说,香港人的自主信念已打开,不会走回头路了,种种不同形式的抗争延续,新的民主力量必将兴起。

成功源自对抗

近日香港有人发起占领英国驻港总领事馆行动,以要求英国支持香港的民主抗争,可是此举却引起一些网民反对,他们认为英国是香港人的盟友,不能以如此对抗的态度对待英国驻港人员。香港网媒《辅仁媒体》发表评论《旧时香港成功,源于敢顶撞宗主国》,作者毛来由指出,战后香港政府,固然不会对中国卑躬屈膝,但它对于自己的老板──伦敦,也不会绝对服从,更经常顶撞伦敦,是战后香港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来由说,最早自1950年代起,伦敦殖民地部的官员,就为港府起了一个绰号──"香港共和国"(Republic of Hong Kong)。虽然当时香港既非独立国家,又不是由当地民选自治政府负责内务的自治领,但由于香港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使英属香港在事实上,越来越似一个独立国家,这主要体现在香港财政及对外经贸关系上。

毛来由说,九七后的香港,之所以日益衰败,很可能由于特区政府及本地权贵,已不再持守这种力争自主的传统,更视这种传统为大逆不道的港独心态。即使如此,只要香港民间能够透彻了解及认同这种传统,香港的未来,还是有希望。人类历史已话俾大家知,衰世中拨乱反正的希望,往往来自民间的不屈精神。

(摘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