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问国,如何谈话才“得体”? | 媒体看中国 | DW | 23.05.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默克尔访问国,如何谈话才“得体”?

德国报刊十分重视总理默克尔对中国的访问,南德意志报聚焦默克尔与其前任施罗德在对华政策上的异同时写道:“默克尔就任后首次访华很可能在经济成果方面超过前任,这样总理也许就更需要强调其它领域的一些新重点。因为施罗德的对华政策实际上只面向经济利益,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交给外交部长菲舍尔。

该怎么谈敏感问题才合适?

该怎么谈敏感问题才合适?

在默克尔动身之前,她身边的人士一方面努力与施罗德的路线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不想使人们怀有太大的希望。政府人士说,象中国这样大量处决人犯等问题不能回避,这涉及到政治的可信性。但是只有‘得体’地谈及这些问题,才会有最大的收益。如何理解这样的说法,从总理府的雾气蒙蒙的谈话无法得出结论。”

西德意志汇报写道:“中国象电影中的快动作一样,发展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政治道德革新却象蜗牛爬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当作极端资本主义的外表。西方世界不能、也不可以为了保障经济关系发展顺利,就同意经济增长先行,然后再谈道德的政策。人权或言论自由不能陷入全球化的圈套,这就看联邦总理默克尔能否向中国最高领导人施加压力了。”

施瓦本日报写道:“最近几年,西方的政治家一再说,为了不危及经济利益,不应激怒北京,北京的共产党领导人把对中国侵犯人权的批评视为干涉内政,让他们丢了面子,就会失去有赢利的订单。这样的说法是借口,很短视,使人恼火。有礼貌地要求中国领导人遵守组织工会自由、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国际准则,并没有使他们丢面子。至于他们不愿意听这些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与以上看法相反,图林根汇报则更为看重德中两国的经济关系:“总理肯定会尽力不要完全回避人权问题,但是她以及随同人员也许更想使东道主对德国的投资和产品感兴趣。这才是德中关系中清醒的现实,其它一切不过是民俗而已。竞争尤其这样,竞争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会被对手所利用。德国国内寻找廉价商品的大众正等着遥远亚洲供应的越来越便宜的商品,买廉价货成了一代人的格言,那怕最后失去自己的就业岗位也在所不惜。”

兰茨胡特日报就知识产权问题写道:“默克尔和格罗斯在中国停留的38小时期间当然不能把中国领导人带上道德的道路,更不用说他们为了德国的经济利益不得不谨慎地提出批评。但是,重要的是使中国人明白,德国人做生意不会不惜任何代价。谈话时应该表明,德国不会坐视中国人仿冒德国的尖端技术、阻挠企业投资、关闭服务领域的市场。”

DW.COM

  • 日期 23.05.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Vsk
  • 日期 23.05.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V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