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裁减中文节目招来反对声音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7.02.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VOA裁减中文节目招来反对声音

周一,美国之音(VOA)突然传出消息,将大幅度裁减其中文节目,并集中于网络等新媒体的报道。该消息让美国之音的员工错愕,也在美国朝野招来反对声音。

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在美国之音发表每周广播讲话(资料照片)

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在美国之音发表每周广播讲话(资料照片)

2月14日,美国之音的监管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BBG)向国会提交了其2012年财政预算方案,方案中提到,"本机构将裁减美国之音传统的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集中于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中文网站报道。这一新策略承认新媒体在中国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未来的中文节目将主要针对这一受众群。美国之音将同时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针对移动通讯设备的报道,增加对突破网络封锁的技术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理事会提出的2012年财政预算的预算是7.67亿美元,比2011年多出了2000万美金。

如果国会通过这一方案,那么自2011年十月开始,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普通话和粤语的所有广播和电视节目,并裁减45个职位,其中包括来自普通话组的38名员工和粤语组的全体员工。该方案称此举将节约8百万美元的支出。

美国之音员工对裁员消息感到"震惊"

美国之音中文部普通话组主任罗大任听到该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并说在该消息宣布后,"中文部的气氛可想而知不是很好。我非常担心同事们的前途。"

但他也认为该方案目前只是一个提议,还不是最终决定,该方案在国会将受到一定的阻力。他对德国之声记者表示,"我们中层管理人员在决定(美国之音的)策略和方向上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国会一般不会顺应(BBG的提案),以往的例子都反映出国会他们有自己的意见,比如说美国之音的粤语组经常被提出来要去掉,但是年复一年,总是没有去掉,就是因为国会没有批准。" 对于该提案能否"胎死腹中",他仍抱有一定希望。

来自朝野的反对声音

事实上美国国会已传出反对的声音。共和党议员,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达纳.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这样评价这一提案,"这是又一个令人震惊的信号,意味着美国面对中国的流氓政权进一步退缩。中国人民是我们最大的盟友,信息的自由流通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中,民主党议员吴振伟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削减美国之音中文节目的计划,并表示向众议院议长贝纳和众议院负责广播理事会预算分配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 沃尔夫提出此事。

《华盛顿时报》2月16日在网站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90%的反对者对"奥巴马政府是否应该中止对华中文广播"的选项投了反对票,只有7%的人投了赞成票。

裁减美国之音是政府意志?

广播理事会的方案是在奥巴马总统公布了2012年政府财政预算方案后才公布的,有舆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意志。对此,罗大任说, "奥巴马总统2012年的财政预算和裁减(美国之音)中文部两者之间应该没有直接的关联。两个只是在时间上配合而已。其实,美国之音要裁减象中文部这么大的一个单位的建议并不是两三个月之间就可以达成的,是经过一年甚至是两年的计划才能出炉的。" 那BBG为何对美国之音挥动砍刀呢?罗主任认为,"他们认为短波广播在中国已经很少有人收听了。"

对于美国之音将专注于新媒体报道的新策略,《华盛顿时报》援引前美国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约翰.卡西克(John J. Tkacik Jr.)的话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封锁美国之音的短波广播节目要比封锁它的数字和社交媒体以及卫星广播要难得多,要求的人力也更多。埃及此次的示威活动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和facebook等来组织的,但是在中国,这些新媒体都被严格监控和封锁。我觉得,当前美国之音做出专注于社交媒体和数字媒体报道的做法另人费解。"

在同一报道中,一个熟悉BBG内部事务的管理人员透露,这次对美国之音中文节目的裁减,部分是由于中国政府拒不允许美国的短中波广播节目在中国设置地方转播台。他同时说,美国国务院拒绝在此问题上对中国施压,担心北京将因此而取消美国学者访问中国的交流项目。

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史剑道说,美国政府对美国之音这样的小型公共项目开刀"是一个错误",此举并不能解决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问题。美国政府需要做的削减社保和医保这样的大型项目,但是由于这些问题太过敏感,政府转而向美国之音这样的小项目动手,因此,美国之音成了一个政治牺牲品。

作者:悠然

责编:石涛

  • 日期 17.02.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IIG
  • 日期 17.02.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I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