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港媒: 美国为何夸大中国军力

报摘: 邱震海2005年7月21日

本周,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成为两岸共同关心的问题;昨天,美国终于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也成为今天香港媒体关心的新闻。另外,远在纽约、但却涉及中国切身利益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也成为香港部分媒体关心的问题。

https://p.dw.com/p/6wZz
军力报告非常关心歼七之外的新型战机图像来源: VVKN

7月21日的香港《文汇报》发表题为《五角大楼为何夸大中国军力》的评论。评论写道:“美方“军力报告”的内容及其公布的过程显示,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和阻碍不少,但两国关系的大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事实上,最没有资格对中国军事发展说三道四的,就是美国。去年,中国国防费约合255.79亿美元,美国国防开支却高达4559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7%,是中国的17.8倍。美国的人均国防开支更是中国的77倍。中国的国防费用与其它大国相比,亦仍处于较低水平。……美国故意渲染和夸大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一是通过渲染两岸军力失衡,为其扩大对台军售做舆论准备;二是为其加强对亚洲地区的军事部署和介入寻找借口;三是为反对欧盟解禁对华军售制造依据;四是证明美国需要花更多的钱扩张军备,发展新型战机和军舰,既满足美国军火巨头的利益,又配合美军的全球军事部署。”

文章接着写道:“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每年都推出一个有关苏联军力的报告。在苏联威胁不复存在之后,军方急需找出一个替代的目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五角大楼转而将其作为新的军事假想敌。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发展的主流。美国当局尤其是军方的少数人理应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过时的冷战思维,停止制造“中国威胁论”,停止无端攻击中国及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挑拨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这才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在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方面,当众多舆论都将焦点集中在马英九面临的挑战上时,今天出版的《明报》却注意到马英九与北京的心结问题。文章说:“马英九在政治生涯中,虽然没有与北京发生过正面接触,但多年来的许多契机使北京感到,与他的大中华情结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有他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色彩,那就是反共、坚持民主、反对一国两制、要求平反“六四”等。……马英九的这些政治色彩,是否将成为未来与北京互动的障碍?北京能否解开对马英九的心结?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从马英九的为人之道,以及他未来面临的政治环境说起。”

文章写道:“马英九的为人正派、严于律己,以及在台湾政坛“出污泥而不染”的独特政治风格,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所谓的“马英九现象”。……马英九的政治理念和他对政治理念的执着和坚持,无疑与他的为人之道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马英九的诚信和他对意识形态理念的拘泥,是他身上两面一体的有机结合。对马英九和北京来说,关键是在互动过程中,如何评估和和把握两者的分寸。马英九必须看到,国共接触和两岸良性对话,一如他对泛蓝的整合,即不但需要理念,而且更需要政治圆滑和手腕。……在目前阶段将意识形态设定为两岸对话的前提,无疑嵌入了两岸政治结构的深层障碍而将一事无成,而若因意识形态原因而使“胡连会”后的国共对话受到影响,对马英九本人的政绩将是致命的一击。从北京来说则应看到,马英九的大中华情结和他为人的坦荡、诚信,是他作为政治人物的主导性色彩,这也是未来两岸在互信基础上,推进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在这方面,欲速则不达,北京只有淡化分歧,凸现共性,逐渐推进,方能水到渠成,渐入佳境。”

文章最后写道:“从胡锦涛和马英九两人的关系来看,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也未曾有过任何间接交手,但两人身上的化学成分无疑有相投之处,因此作为个人有互相欣赏的基础。”

另外,最近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又起风波,日本方面先后给几个存在主权争议的油田改了日文名字。《大公报》刊登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李寒梅副所长的采访认为,中日之间的症结并不在于历史问题,而是在于两国关系的结构性问题。该报的报道写道:“李寒梅表示,中国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日本也正努力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两国的地位都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于彼此在自身战略发展计划中的地位无法确定,因此对于对方的强大都抱有疑虑,从而易于采取强硬态度。她进一步分析道:今后中日关系的状况依赖于两国政府如何把握走向,如何定位对方在自身战略发展计划中的地位。鉴于日本背后存在的美国因素增加了复杂性,中国政府的判断应更为审慎。”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面,香港《太阳报》今天发表分析文章认为,目前非洲国家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文章这样分析道:“‘四国联盟’一向将非洲视作自己入常的"大票仓",非洲联盟拥有五十三个成员国,因此‘四国联盟‘若能将非盟拉到自己一边,无疑在获得联合国三分之二会员国通过方面获得了一颗“定心丸’。…… 截止目前为之,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基本形成了‘四国联盟’、‘团结谋共识’和‘非洲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太阳报》分析道:“‘四国联盟’和非盟心里都很清楚,双方若要自身的草案在联大获得通过,只有实行联合,这也就是十七日双方外长会谈的背景。而非盟若能借“四国联盟”这几个大国之手,在新的共同草案中夹带一些对非洲有利的私货,这显然比非盟单打独斗要有效许多。这里的关键有两个:第一、首次会谈没有成果乃正时间之事,双方已经成立和联合工作小组来具体操办这一事宜;第二、双方今后愿意各做哪些让步,一要看可让步的空间与可能,二要看双方除了共同草案之外,在国际大格局上还有哪些须顾及的因素。……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四国联盟’和非盟应该用着许多可能互相妥协的地方。比如,非盟明知新增六个常任理事国中非洲须有两个名额,而且都要拥有否决权乃不现实之事,因此有可能倾向于同意“四国联盟”的方案,亦即暂时放弃否决权,但确保新增五个常任理事国中,非洲能有一个名额;作为汇回报,‘四国联盟’则可能同意非盟的方案,即把非常任理事国扩大为五个,其中非洲拥有两个席位。

这样做,“四国联盟”和非盟各退一步,双方都使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变得更为现实,可谓皆大欢喜。因此,这一妥协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幺中美这两个出于不同利益持反对立场的国家,就有必要更紧密地携手,以对抗可能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这一联合草案。”

摘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