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在非洲搞的不是新殖民主义”

2006年1月11日

中国频频向非洲发起石油外交攻势,这不仅让部分西方媒体联想到19世纪的为争夺“市场和能源”的殖民主义。他们将中国在非洲的扩张称为“新殖民主义”,而波鸿大学辜学吾教授认为并不是这样。

https://p.dw.com/p/7m3F
非洲在学中国功夫?图像来源: AP

本周三,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将出访非洲六国,延续了多年来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都去非洲的传统。李肇星将访问佛得角、塞内加尔、马里、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今年,中非首脑峰会将在北京举行,非洲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扩张的重点。

就在中国外交部宣布李肇星将要出访非洲六国的同时,去年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克而引起国际关注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宣布,将出资23亿美元购入尼日利亚一海上油田45%的股份。目前这一项目还需中国政府的批准。据报道,中海油计划收购的这一采油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原先由法国道达尔(Total)石油公司经营,但是并未被开发。道达尔公司公布的统计显示,那里已经探明的储量为六亿桶,另外还有五亿桶原油的潜力。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非洲在中国能源扩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和欧洲对非洲持犹豫态度,因为那里很多国家政治局面不稳定。就连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对手印度,都没有批准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竞购中海油计划在尼日利亚收购的油田,尽管印度人出的价格比中国还要高。德国波鸿大学东亚学院的辜学吾教授分析说:

“中国在试图开辟一条自己的道路,其中包括冒巨大的政治风险进行战略资源投资。中国人感觉上与非洲人的关系比较铁。另一方面,中国敢和非洲在能源方面合作主要是因为形势所逼,没有别的办法。”

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中东地区被美国牢牢控制,欧洲在政治上与“地大油多”的俄罗斯不断靠近,非洲成为中国战略能源保障的希望。美国一项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石油28%来源于非洲,而与此同时,非洲九亿人口又是中国产品的潜在市场。这不仅让部分西方媒体联想到19世纪的为争夺“市场和能源”的殖民主义。他们将中国在非洲的扩张称为“新殖民主义”。辜学吾教授认为:

“中国人有两个明显特征不同于殖民主义。首先,中国人要赢得非洲人民的心,也就是赢得民心。第二个呢,中国人占领资源和市场的方法不是采取军事手段,而是通过全球化,通过自由贸易。所以从这一角度上看,新殖民主义的论据不成立。”

辜教授强调指出,中国在60年代就着手和非洲搞外交,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表,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代表非洲的利益。除了很多经济援助项目之外,中国还向非洲派遣医疗队,深入乡间。有统计显示,每三名非洲人中就有一人接受过中国医生的治疗。在去年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期间,非洲提出希望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有代表国家。辜学吾教授认为,由于美国提出增加没有否决权的安理会成员国建议,中国对非洲国家入常没有任何顾虑。

“中国会继续支持非洲某一两个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现在基本讨论方向不是扩大现有五个具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俱乐部,而是增加一些任期长一些,可以竞选连任的常任理事国。但前提是非洲人必须自己达成协议。”

此外,中国在美国和世界银行之前,首先减免了非洲最贫穷国家的债务,并且从2005年开始对28个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实行多项产品的零关税。而这些仅仅是中非关系良好发展的个别案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