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反核武扩散大会在混乱中首场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5年5月27日

为期一个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本周五在纽约降下帷幕。参加会议的188个国家的代表未能就防止核武器继续扩散的具体步骤达成一致。英国武器监查专家戴维斯在会议结束时感叹各国缺乏政治意愿,错失良机。

https://p.dw.com/p/6hcM
印度的发射核弹的中程火箭发射装置图像来源: dpa

尽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每5年才召开一次,为期四周的会议却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形式上。仅就共同的议事日程达成一致就几乎用了两个星期。等到188个缔约国最后就工作委员会的组成达成妥协又过去了一个星期。因此,实际上用来审核及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时间不过几天。

这种混乱局面其实早就可以料到。过去三年中每年都举行了旨在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确定议事日程的会议,但与会国终究未能达成一致。防止核战争国际医生组织的裁军问题专家桑特.哈里早就担心本次会议将无果而终。她说,如果不能达成任何共识,那些被美国视为敌人的国家就会受到鼓舞,加紧发展核武器,以对付美国的威胁。

事实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全球最成功的一项裁军计划。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签署了该条约。条约规定核武器国家应当履行核裁军义务,无核国家不能发展核武器,但可以发展民用核电。

问题是,一方面美国要求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伊朗和朝鲜发展核武器的野心,另一方面,不结盟国家则继续敦促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等核国家采取具体的核裁军步骤。

裁军问题专家桑特.哈里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缺点在于它承诺所有的签约国都有获得核浓缩和再加工技术的权利。这样一来就存在着发展核能技术的国家有朝一日制造核武器的危险。她说,“日本就有足够钚材料来制造核武器,它可以说,如果朝鲜制造核武器,我们也要这样做。”

在1995年和2000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签约国还得以就一些具体的核裁军步骤达成一致。但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却在如何对待该条约以及处理核材料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华盛顿不愿信守核裁军的承诺,理由是,象美国这样的有责任感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核威慑。国际社会应该竭尽全力,防止流氓国家和恐怖组织获得核武器。

桑特.哈里认为,华盛顿的这种谋略是非常危险的。她说,如果美国不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它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这么做。后果将是更多非法制造的核武器问世。

美国首先担心的是伊朗的核计划。德黑兰强调,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它有权提取浓缩铀,加工核材料。伊朗谈判代表罗哈尼在纽约表示,如果伊朗不能享受它应有的权利,那么,它将不再尊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桑特.哈里认为,伊朗退出该条约的威胁等于表明了制造核武器的意图。美国和以色列建议国际社会干涉伊朗的核问题。

桑特.哈里尤其对公众对发展核能的漠然态度感到担忧。她说,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