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归属感与乡愁: “台湾游客奇遇中国移民”

Xin Lin
2024年2月27日

来巴西讨生活的福建男人福安,挤在满是“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市场里,在仿佛永无休止的桑巴舞曲中,与太平洋彼岸的故乡渐行渐远。影片《睡觉时眼睛睁开》在柏林获奖。德国之声专访了该片导演妮莉·沃拉兹,了解她如何接触到这些处于比较“底层”的中国移民,以及决定将其故事搬上大银幕的原因。

https://p.dw.com/p/4cvQc
图为《睡觉时眼睛睁开》(英文片名 Sleep with Your Eyes Open)剧照。图中是福安与小欣
图为《睡觉时眼睛睁开》(英文片名 Sleep with Your Eyes Open)剧照。图中是福安与小欣图像来源: Victor Juca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曾在阿根廷的华裔友人张小彬(Zhang Xiao Bin)和自身经验为蓝本,德国导演妮莉·沃拉兹(Nele Wohlatz)虚构了一个有关归属感与乡愁的故事。在刚刚闭幕的第74届柏林电影节上,由巴西、阿根廷、台湾、德国联合制作的电影《睡觉时眼睛睁开》(英文片名 Sleep with Your Eyes Open)摘得费比西“奇遇单元”(Encounters)最佳影片奖(FIPRESCI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影片里“台湾游客奇遇中国移民故事”的设定博得了不少华人观众的眼球。而映后,这些观众反应两极。豆瓣网上,一些人指责影片“刻板浅显”、“对白表演生硬”,但另一些则认为该片“题材优秀”,并“充斥着妙不可言的共鸣”。

漂泊在南美的中国移民,此类题材和人群目前连中国影人都涉猎甚少。德国之声专访了导演妮莉·沃拉兹,了解她如何接触到这些处于比较“底层”的中国移民,以及决定将他们的故事搬上大银幕的原因。

“在哪里都一样,因为哪里的人们看我们都一样”

起飞前被巴西男友分手,心碎的台湾女孩凯(Kai)不得不独自登上飞往巴西东北部城市勒西腓(Recife)的航班。勒西腓是一座鲜有被游客问津的城市,小酒店里条件简陋,空调机故障使凯彻夜难眠;为解决故障,凯前往小商品市场寻找工具。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台湾女孩偶遇了专营雨伞小店的福建男人福安(Fu Ang),并意外地捡到了中国女孩小欣(Xiao Xin)用西班牙语,在许许多多明信片上写下的“故事日记”。

电影镜头跟随女孩凯游走在烈日暴晒下的勒西腓街头和海滩,导演沃拉兹以小欣的日记独白穿插倒叙,透过凯的眼睛,发现了福安、小欣、杨宗(Yang Zong)、利奥(Leo)等在巴西生活的中国移民和“底层”普通人的故事。

福安梳着漆黑的油头,身上花花绿绿的衬衫把他满是笑容的脸映得更加棕黄。巴西酷热难当的天气很快拖垮了福安的雨伞生意,他转投福建老乡,在一家批发装饰品的店子里帮工。中国女孩小欣的姑姑就是这家批发店的老板。

小欣与父母原生活在阿根廷。后因生意变动父母回国,小欣被送往巴西,与姑姑同住。虽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但在只讲葡萄牙语的巴西,小欣和姑姑店里同样语言不通的中国店员们一样,往来与小商品市场和住所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

图为电影剧照,图中是批发店店员Yang Zong与Leo
图为电影剧照,图中是批发店店员Yang Zong与Leo图像来源: Victor Juca

对当地人来说,小欣也的确跟其他中国人没什么不同。小欣把她的发现写在日记里:“无论在阿根廷,还是巴西……我们在哪里都一样,因为哪里的人们看我们都一样。”

差异与乡愁

然而同中有异,导演沃拉兹也借第三人的视角在电影里描绘了她所认识的,漂泊在南美的华人社群。

小欣与姑姑的店员们不同的是,她的闲暇时间很多,可以自由地跟同一间大楼里,家境殷实的巴西女孩玩耍。习惯了阿根廷的小欣,对家乡的认同,甚至周遭中国人的认知也变得模糊。这是她把对身边的观察,用熟悉的西班牙语写出来的原因。

日记里小欣写道,姑姑是因为那些为她打工的中国人才变得有钱;店员们也住在姑姑提供的集体宿舍,在同一所大楼的不同楼层。然而,批发店里打工的中国人总是来了又走,有时候小欣连名字还没来得及问,他们就默默消失了;然后会再有新的面孔,拎着大包小包出现在姑姑的门口。

小欣写下她的观察:“巴西人讨厌对别人说不,所以他们总把‘不’字留在句尾说;而中国人从不说‘不’,但会直接离开……”

图为电影剧照,图中是小欣
图为电影剧照,图中是小欣图像来源: Victor Juca

小欣与店员福安相处的最好;他常瞪大着眼睛,手舞足蹈地对小欣说现在中国的高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福安心心念念地想早点赚到钱,早点回福建老家;对大部分人生在阿根廷度过的小欣来说,福安的理想很陌生。

福安的烦恼对小欣来说也很陌生。一次店里午休时,福安和老乡们一边嚼着法罗粉(Farofa- 烤木薯制成的巴西传统餐点),一边思念着家乡的美味。有人调侃起饮食习惯和体味的联系,福安突然若有所思地问:“那我身体的味道也会改变吗?!”

外来人共同丧失的“归属感”

“这部电影的基础是移民,但它探讨的不仅是与移民有关的,也是一个与人类生存条件有关的话题,”导演沃拉兹说,“我更愿意称它为一种外来人(foreigners)的共同经历(common experience),即‘归属感’问题;因为就连一些从未离开过自己成长环境的人,也会因生活中的一些经历而失去归属感。”

“我的家乡,德国,开始越来越遥远,它不再是我可以回去的地方;许多人可以搬去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同时,也会完全失去归属感,他们不再属于任何地方。”这是导演理解的,她与其他生活在异国的人能分享的共同感受。

图为电影剧照,图为台湾游客凯
图为电影剧照,图为台湾游客凯图像来源: Victor Juca

这种“共同经历”,也是影片第一女主人公小欣的人物原型,导演的华裔好友,福建女孩小彬的经验。沃拉兹解释,“失去归属感”是小彬面对中国和她移民的国家阿根廷的感觉。起初拍摄《睡觉时眼睛睁开》时,小彬是第一主演人选,她的第一部短片《完美的未来》,也是取材于小彬的生活;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小彬的出演计划被搁置。

导演:“这不是一部关于华人社群的电影”

在谈到为何聚焦华人社群时,导演沃拉兹解释,因为一次偶然在语言学校任教,她认识了在阿根廷的一些福建籍华人。虽然之前她对中国一无所知,也从未去过亚洲,但和女孩小彬成为朋友,直至合作拍摄短片,以及为筹备新片,一起去勒西腓走访当地华人社群,并在华人商店里实习的经验,使她渐渐开始了解这群华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然而沃拉兹强调,她想通过电影捕捉的,是关于外来人的普遍性的东西;因此,她不愿与另一个在阿根廷的德国人合作,而是与一个和她相互间都觉陌生的,对当地城市也是同样陌生的人合作,从而塑造一个“陌生又陌生”的三重关系;“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我一直在表达,这不是一部关于华人社群的电影,只是它恰好是关于一个华人,就如同布宜诺斯艾利斯恰好只是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阿根廷首都)。”

生活在南美洲的中国移民,尤其是大批劳务移民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华人在南美作“苦力”(coolie)的时期,然而近代中国人远赴南美的历史却相对短很多。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功后,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开始陆续与中国建交;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空前发展将“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推向全球,前往巴西、巴拉圭、秘鲁、古巴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从事贸易的中国人逐渐增加。

图中为柏林电影节上小欣的扮演者Chen Xiao Xin,导演沃拉兹,凯的扮演者Liao Kai Ro
图中为柏林电影节上小欣的扮演者Chen Xiao Xin,导演沃拉兹,凯的扮演者Liao Kai Ro图像来源: Victor Juca

挑战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另眼”看中国移民

来自德国的导演常年生活在阿根廷,深知自己优越的条件,沃拉兹坦诚道:“如果我自称移民,那就太可悲了……!我片中的女游客角色凯来自台湾,来自另一个‘社会阶层’,她有另一种旅行的方式;她的角色更多地映射了我自己的角度。”

“我对中国人对这部片子的反馈,以及中国社群对这部电影的接受程度等各方面都很好奇。” 至于对负面评价的担心,沃拉兹说她知道总会有的,“这不仅仅是一部由我执导的电影,而是我沉浸到其中去了。当人进到一个不是自己的群体时,自然会有很多问题冒出来,所以我当然会经常自问。”

然而,导演用肯定的语气继续道:“我并不完全同意当下的一种“时代精神”(Zeitgeist)——即人们只能谈论他们自己的经历,人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在我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宽容的时代,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去努力架起沟通的桥梁,超越自身的经验。另外,我的工作进度很慢,我会花许多年来在发展电影项目,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去与那些社群的人们对话。比如,制作这部电影时,我总是与那些中国社群的人,还有我的团队一起交流和工作,镜头前后都是如此。做这部电影时,我们有很多排练,我与这群中国演员、翻译和我的台湾制片人花了很多时间一起讨论剧本和翻译;所以虽然这部电影一开始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但它逐渐地变成了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另外,用多元的演员阵容,挑战西方人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导演沃拉兹选择台湾女孩作第二女主人公的原因之一。沃拉兹觉得扮演凯的Liao Kai Ro性格与众不同,很适合这部电影。

“我在德国汉堡一间艺术学校教书时认识了她,你真的可以看出她来自台湾,而不是中国;同时,她来自另一个‘社会阶层’,她不是体力劳动者;而且我觉得有趣的是,你可以真正地去反对那种种族主义的偏见——认为所有东亚人都一样,所有中国人都长得一样,性格也一样。”

采访最后,对《睡觉时眼睛睁开》一片的风格,沃拉兹这样说:“如果你期待的是一部传统的电影,你当然会接受不了我的片子。而我却很喜欢用一种去解码现实的方式来创作,这种方式会故意在你和你所看到的事和人之间建立距离;这些事和人也许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或通过某些其他的方式、其他的层次再次回到你身边。”

(本文中的中文名字皆为英文音译)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政治与艺术交织:柏林电影节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