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无人希望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26日

柏林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日益响亮。然而,从世界现实政治格局看,柏林在可见的将来难以“圆梦”

https://p.dw.com/p/5M7c
大权在握的联合国安理会图像来源: AP

德国政治家们在冷战结束及实现两德统一大业之后逐渐显示出一种新的自我意识。“我们又回来了”一类口号大有市场。上个世纪60年代,德国人的自豪是由于经济奇迹;现在,德国人则以自己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扩大的和平使命和所提供的大量经济援助而底气十足。

从时间上看,柏林的要求似乎正合“天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终于下决心要着手进行宣布了多时的对联合国领导机构的改革。为此安南已任命一个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年底提交改革方案。柏林希望,德国的常任理事国身份问题也能列入议事日程。然而,麻烦在于,该委员会中没有德国人。

其实,德国政府尽管可以“希望”,可以提出要求,但是,绝不能闭眼不看现实。因为,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德国在可见的将来绝对得不到足够票数,而成为常任理事国。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谁就不仅需得到所有191个联合国会员国中的三分之二多数,而且还需得到现有全部5个常任理事国的赞同票。尽管德国政府可以用自己在国际政治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作为理由,但是,大多数国家除了会对柏林表达感谢外,并不会有更多动作。因为,给予常任理事国地位并不象授予功勋奖章那样简单。

常任理事国地位意味着权力,而且是否决权。从成立之初起,联合国作出的有关危机地区的众多决议就常常过于温和,原因就在于,美、俄、英、法、中这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使用否决权杯葛任何一个不符合其口味的决议。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色列、车臣或伊拉克均为著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的是象德国这样的一个和平外交国家,安理会内部的讨价还价也只会更形激烈,而不会稍减。再说,如今的美国绝不会在它要求联合国授权对伊开战而不成的情况下,会愿意让德国这个当时的坚定反战者获得否决权。

其它所有每两年有望轮获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身份的国家也不会愿意看到德国的申请获得成功。因为,那样一来,如果安理会成员的总量不同时增加,它们进入这个最权威机构的机会显然就会更少。

一个时期以来,柏林放弃了由欧盟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替代性办法,因为,很明显,法国和英国不会愿意放弃其现有的特权地位。而德国提出的常任理事国要求眼下难以实现,原因就在于,除了德国自己外,谁也不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