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泽林视点:偏见狂欢节

2018年2月21日

春晚期间的非洲小品引发了对中国种族主义以及新殖民主义的谴责。专栏作家Frank Sieren认为,问题在于对自己非常敏感的中国人却缺乏体谅别人的能力。

https://p.dw.com/p/2t6aP
Rassismus in Neujahrsgala auf CCTV
春晚非洲小品:我爱中国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CCTV

(德国之声中文网)刚刚结束的中国春节长假同德国人过圣诞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家人共度这一时光,大吃大喝,有时也会无聊,为避免这一尴尬局面打开电视。中国每年春节的高潮都是大年三十央视播放的春晚,7亿观众的收视率,堪称全球之最。春晚诞生于1983年,人们说,它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但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哈哈镜"。对它的定位可以在德国以前星期六晚间播出的"想挑战吗?"和中国国家杂技团的表演之间的某一处:4个多小时的表演集中了歌舞、杂技、小品。14亿中国人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偏爱,当代明星、京剧名角,以及民间的英雄,都会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舞台。也少不了政治上的自我表扬,它已成为传统,比如今年的春晚出现了习近平"一带一路"的项目以及中国在非洲的积极活动,不幸的是,后者的表演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用非洲人作为猴子

一个十分钟的小品讲述中国同肯尼亚的出色合作,中国在那里修建了一条连接内罗毕和蒙巴萨的铁路,去年年底通车。遗憾的是,小品使用了狂欢节的不当手法,伴随着夏奇拉( Shakira)Waka Waka的乐曲,一群装扮成羚羊或长颈鹿的非洲舞蹈演员蹦上舞台,还有一名非洲演员扮成猴子的样子,担当主角。这还不够,女演员娄乃明把脸抹黑,臀部加宽,大腿做粗,头上顶着水果篮以"非洲母亲"的身份上场,表达谢意,她说,中国为非洲做出了太多的贡献,"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

社交媒体上很快万炮齐轰,称这一小品"十足的种族主义"、"令人讨厌"。一名网友写道,他为国家和人民感到羞耻。稍后,国际舆论也很快跟上,其主调是:中国公开显示了它的新殖民主义倾向,并将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暴露无遗。

面对批评,尤其来自西方的批评,中国国家媒体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这些批评来自曾经的宗主国,当时,中国人不得不忍受奴隶般的条件,在白人的种植园当牛做马,中国劳工也参加修建巴拿马运河。这样说并没有全错。然而,非洲小品依然反映了中国在精神领域的落后,还没有融入世界大家庭。说落后,是因为负责电视节目的众人当中,居然没有一人想到,这样做可能会让非洲人感到在嘲讽他们。而且,这并非个案:此前的洗衣液广告,不就是把非洲黑人洗白了吗?不久前一个展览不得不关闭,因为策展人将人像和非洲动物像挂在一起,以比较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缺乏敏感,缺乏反省的意愿

很多中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发言,认为春晚非洲小品太缺乏敏感度,但这些帖子都遭到删除,而删贴的做法恰恰反映没有意愿敏感起来,也没有意愿开始反省。政治正确与否,一如既往,还是由政府说了算。而北京自己倒是极度敏感,尤其是在它感受到遭到别国侮辱的情况下。

今年1月,许多外国在华公司受到警告,因为它们在公司的网页上将台湾作为了单个的国家,许多情况下,这是过失而并非有意而为之。今年2月初,戴姆勒在中国陷入重围,因为戴姆勒在中国大陆被封锁的Instagram上引用了达赖喇嘛的一句并不犀利的话:"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变得更加开明。"戴姆勒原想用达赖喇嘛的视角开始新的一周。

"人民日报"对此的回答十分迅速,社论写道:"如果某国企业为希特勒唱赞歌,把希特勒的'名言'广为传播,抑或奉德国分裂势力的言辞为圭臬,德国人会作何感想?"

春晚非洲小品以及戴姆勒道歉之后,人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北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尺度。来自埃塞俄比亚的30岁的法律大学生格塔谢夫(Hannah Getachew)认为,犯错误不要紧,如果央视为此而道歉则是更恰当的。她说的有道理,但这样的道歉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现。同世界接轨,或者说充满自信,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专栏作家泽林在中国已生活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