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流亡作家贝岭谈在中方施压之下无法出席法兰克福中国讨论会

2009年9月10日

作为法兰克福书展相关活动的“中国与世界-感知与真相”研讨会近日成为了一个热闹话题。几天前,被邀请参加这一研讨会的中国流亡作家、旅居台湾和美国的贝岭临时被研讨会主办方法兰克福书展通知,不要出席将在周末举行的这一活动,原因是中方与会者的坚决反对。消息传出后,德国媒体一片哗然,对活动主办方和北京有关当局的批评四起。周四,情况出现转机,贝岭和另一位异议作家戴晴获得德国签证,并以于周五抵达法兰克福。贝岭周四在北京接受了本台记者电话采访。

https://p.dw.com/p/JcNa

德国之声:贝岭,你能介绍一下有关你接到通知说,不要参加本周末将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国际研讨会的背景吗?

贝岭:据我所知,这个研讨会是这几个月书展期间的最大的一个国际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本身按照原来书展方的构想,应该是可以容纳不同看法、意见,可以在上面就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可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交谈。从书、文学、出版以及世界心目中的中国等不同的角度。书展方负责人彼得·利浦肯告诉我们说,从设想上说,中国方面也说可以有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讨论,中国方面是完全表示认同的。可是就在我收到的4、5月到6、7月之间的和最后受邀请人的名单变化很多。我发现就是越来越多好像有中国官方色彩的人参加。我说中国官方,包括前中国驻德国大使。

我想这些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是一场和中国有关系的国际研讨会,中国作为书展主宾国的前提下,中国方面人员有所增加,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应该有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反映中国这些年变化的不同声音,这样的声音应该得到保障,比如说独立的记者、编辑、流亡作家、流亡出版人等。据我所知,这些部分是原来设计者的构想。但是后来发现,中国方面对与会者的干预越来越多。

德国之声:有什么样的具体的干预方式?

贝岭:比如说,最显著的情形是,我本人在8月初发现原来主办方给我们提供的邀请者名单中我的名字、戴晴以及大陆一位地下文学参与者徐晓的名字都消失了。负责方给与我的回复中提出的理由颇为牵强,有一些是不符合事实的。

德国之声:他们例举了哪些理由?

贝岭:比如,他说“你很久没跟我们联系,我以为你很忙,或许这个活动你不一定要参加了”。我说,我非常清楚这个活动非常重要,我本人感到非常荣幸能够被邀请,之前的互动以及我的准备都说明我对这项活动很关心。然后他们表示,有关我的部分不会再有变化。说到与会的另外一些来宾的情况时,他们解释说,有的人没有出过国,没有护照。当时我以为这种情况属实,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有护照。像戴晴经常出国。所以我发现有些陈述是不准确,不符合事实的。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与会者名单上的时候,我就询问到底为什么?书展方解释说,中方施加了些压力。但是也强调,这部分的邀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周三晚间我被正式通知到,请我为书展考虑,不要来参加这场研讨会。

德国之声:请您“为书展考虑”是什么意思?

贝岭:为书展中中方对这个活动的强大的压力。我觉得最为震惊的是,书展方告诉我,中国的著名小说家莫言告知书展,如果我作为流亡作家出现在讨论会的房间里,他们要立即退席。也就是他们不愿意和任何和他们的经验、人生不一样的流亡作家出现在书展上。但愿我希望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也许中国官方使用他的名字来表示强烈的、霸道的态度。虽然书展主办方表示,这是第一场重要活动,接下来有很大的国际书展,如果这个活动遇到重大问题,他们担心这个书展能不能做下去。他们担心周末的活动可能完全不能展开。因为中国方面表示,如果我去参加,一半以上官方派出的学者作家都要退席,或者他们立刻放弃前来书展。在这样的压力下,我被告知要顾全书展的大局。

但是我首先强调了,独立表达、作家学者的言论自由是原则问题,这是书展的历史传统。以现在这个情形来看,他们完全没有坚守这样的基本的底线。书展颁发一项著名的书页和平奖,这一奖项授予为出版自由和表达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作家和出版人。如果书展今年的活动连这个部分都不能坚守,我认为是对书展、对出版、对一个自由表达环境社会的严重伤害。这个部分如果是由于中国的参与在德国变成现实,这是不可想象的。

采访:谢菲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