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肖尔茨访华前夕 对华依赖起争议

Christina zur Nedden
2022年11月2日

德国总理肖尔茨出访北京前夕,德国国内要求减少对华依赖的呼声越来越高。德国应如何在经济利益和政治自主之间找到均衡呢?

https://p.dw.com/p/4IwrG
Griechenland | PK Olaf Scholz und Kyriakos Mitsotakis in Athen
图像来源: Michael Varakla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11月3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将率德国经济代表团出访中国。中国因疫情关闭边境三年多之后,肖尔茨将是到访的第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企业也在中国有巨额投资。

今年九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资建立了一座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截至2030年,巴斯夫将向这一生产基地总计投入一百亿欧元。届时,巴斯夫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德国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对华投资的步伐。今年夏季,联合国发布了新疆践踏人权以及使用强制劳工的报告之后,大众仍拒绝关闭其设在新疆的工厂。路透社上周报道称,大众计划投资20亿欧元,同中国科技公司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 Robotics) 建立合资企业。除此之外,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部分股权的计划,因事关德国敏感的基础设施,一段时间来也在德国引起广泛争议。

尽管专家学者发出警告,德国内阁也持反对意见,但曾长年担任汉堡市长的德国总理肖尔茨仍批准了这笔交易。

台海危机暗藏风险

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高度依赖,以至于俄罗斯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后,令德国陷入尴尬境地。那么,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德国会不会重蹈覆辙呢?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与会2300名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再度强调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但事实上,台湾民众对和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热情越来越低,更不愿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治。但习近平对此显然不感兴趣,他说:"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绝不容许外来势力的干涉。"

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图像来源: Wang Ga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柏林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中心( MERICS)的专家认为,只要相关各方努力避免擦枪走火,避免激化事态,今后几年内,台海不会发生战争。墨卡托中心的专家 Bernhard Bartsch表示:"但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美两大强国就都会卷入其中,而东亚地区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是东欧所无法比拟的。"

德国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将受到直接影响。中国在稀土和金属行业,占据全球垄断地位。被欧盟定义为"至关重要的"三十种金属中,有19种主要依赖中国的出口。智能手机、LED发光材料、电子发动机、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电脑芯片中,都会用到这些金属。换句话说,德国的能源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中国的。

"减少主动的依赖行为"

尽管对华经济依赖构成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又存在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但德国仍在不断扩展其对华经贸关系。掌控德国外交部、经济部的绿党呼吁德国应当吸取德俄关系的教训,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以免有朝一日陷入被勒索要挟的危险境地。而德国情报部门前不久也发出警告称,德国已经陷入了对某个突然变得不很友善的强国"令人痛苦的依赖境地"。

联邦议院人权及人道援助委员会基民盟籍主席勃兰特( Michael Brand)上周刚刚出访过台湾。他表示:"如果我们不想逐步失去我们的自由,那么,我们就应逐步摆脱这种自找的依附关系。"他说,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贯彻其专制主义诉求。美国已经开始了减少对华依赖的步骤。前不久,美国实施了对中国严格的芯片出口限制。苹果公司也计划逐步扩建在印度和越南的生产基地。

 新的"中国战略"会起到什么作用?

德国政府宣布,将在2023年推出新的中国战略,该战略将比默克尔任内的对华政策更为强硬。德国外交部负责起草中国战略事宜,而绿党籍的外交部长贝尔博克上台伊始,就公开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提出批评,并强调中国是德国的"制度性对手"。事实上,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在联合执政协定中,就对新疆、香港和台湾问题以及捍卫印太海域自由的问题做出了批评性陈述,对中国来说,这些都是不愿谈及的敏感话题。但是,只要中德经济关系发展良好,德国即将制定强硬对华战略的说辞,就不会对习近平有任何触动。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