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德国:桃花是家乡 | 非常德国 | DW | 18.05.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非常德国

闲话德国:桃花是家乡

近来德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家乡,新政府还设立了家园部。这引发了专栏作者张丹红对家乡的思考。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文人赞誉桃花的诗句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描绘的这幅图画家喻户晓;同样令人心动的是唐代崔护的那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当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经常在北京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时节用鼻尖轻触那些嫩粉至深红的花瓣。每次我都略感失望,因为这样美丽的花朵竟然没有一点儿香气。今年四月在北京休假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又弯下腰去闻桃花。她们仍然不需要用特别的馨香引人驻足,她们甚至不用绿叶陪衬,而是在光秃秃的枝子上争奇斗艳,报告春天的到来。

家乡是初恋

比起香气,最让我难忘的是丁香。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身在北京,似乎就能闻到丁香。那是三十年前柔和的夏夜,我和初恋在沉睡的北京城徜徉,扑面而来的是阵阵幽香。他梦想着一个共同的未来,我却憧憬着一个遥远的国度。

家乡也让我想起慈祥的父母。过去这二十多年里,他们对德国的看法没有改变。在他们眼里,德国人会造一流的汽车,足球也踢得不赖,但在饮食方面,德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至于女儿有可能成了一位出色的厨娘,他们根本不予考虑。于是每次休假住在父母家的日子里,他们都把我当成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者,每天进行填鸭式喂养。这使我在北京从来就没有饥饿感。

我发现,每次回到家乡的时候都能马上拾起昔日的生活习惯,而丝毫不怀念在德国喜欢上的东西,比如世界闻名的德国面包或在德国喝上了瘾的咖啡。我享受着儿时喜爱的豆包、炸糕、粽子,新鲜而清香的绿茶可以从早喝到晚。我绝不会花七欧元去买一杯星巴克的拿铁,因为同样数目的钱可以至少换来40个饺子,或20个包子,或早市上整整一车的青菜。

把家乡打包

另外一车是各式各样我儿时最爱的小吃,占了我回程的半个箱子。这样就好像把家乡浓缩带回了德国,每天享用一点点。对咖啡仍然没有兴趣,好像要对家乡忠贞不渝。在车里听着缠绵的歌曲。"南风吻脸轻轻,飘过来花香浓。"每听到此,就对自己的泪腺失控。

Zhang Danhong

本文作者

家乡对我来说是一种甜蜜的痛;是一种理想化的记忆;是第一个吻;是第一本引起震撼的书;是妈妈的拿手菜;是对不能回报父母的自责;家乡是娇嫩而又坚强的桃花。家乡十分个体,甚至很隐私。说心里话,我不愿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与家园部长泽霍弗尔分享。

北京之行的第二个认识:尽管我在德国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中国,尽管我已经百分之百地融入德国社会,但是家乡的天平仍然向中国倾斜。我想,很多外来移民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泽霍弗尔是否会要求我们将德国视为第一家乡呢?如果他成功的话,那么联邦政府下一步应当设立一个幸福部。

如果我们采用老子的辩证学,那么不断谈论"家乡"这个现象本身说明德国人正在失去家乡,就像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整天都在谈论"信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