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23年,亞洲新興國家經濟何去何從?

2023年1月8日

對於亞洲地區的許多經濟體來說,新的一年可能會歷經坎坷,但隨著企業開始在中國市場之外尋找多元化投資機會,一些經濟體也可能將從中受益。

https://p.dw.com/p/4LfkC
亞洲經濟體將面臨艱難的一年
亞洲經濟體將面臨艱難的一年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 年本應是全球經濟從新冠大流行中復甦的一年,但對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來說卻是艱難和充滿挑戰的一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供應鏈持續受阻、中國在清零政策下屢次因疫情爆發而實施的封鎖,以及通膨飆升等問題都抑制了增長前景,並給企業和家庭帶來了經濟和財政困難。

美聯準為遏制通膨飆升而大幅加息,也導致一些亞洲貨幣對美元貶值,進而加劇了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侵蝕了它們的購買力,並促使其央行相應地提高利率以支撐本國貨幣。

以貿易為導向的東協經濟體面臨逆風

進口食品和燃料等商品成本的不斷上升,耗盡了許多國家的外匯儲備,並引發經濟危機。在南亞地區,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因陷入債務困境並遭遇國際收支平衡困難,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

在斯里蘭卡,食品價格不斷上漲引發了反對政府的抗議
在斯里蘭卡,食品價格不斷上漲引發了反對政府的抗議圖片來源: ISHARA S. KODIKARA/AFP

專家認為,2023 年經濟形勢仍將困難重重:美國、歐元區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下降,融資條件惡化。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均下調了對亞洲新興國家的增長預期。預計新加坡、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將尤其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艾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該地區的增長將受到外部需求疲軟和貨幣環境收緊的拖累。"隨著外部需求放緩,出口開始下滑,我們預計經濟增長在未來一年將進一步呈疲軟態勢。"她還指出,馬來西亞和越南等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在11月已經出現收縮。

標普全球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由於美國和歐盟的市場狀況惡化以及中國內需疲軟,東協國家的製造業出口在2023年將面臨更大的阻力。他對德國之聲表示:"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國預計在2023年會出現較溫和的經濟增長,這將得益於國內需求的持續增加,即使增速會有所放緩。"

取消所有防疫政策,中國經濟將迎來轉機?

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預計在2023年只會緩慢增長,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將其對中國的預測從4.5%下調至4.3%。這個亞洲巨人的經濟發展此前長期受到新冠清零政策的限制以及國內房地產業危機的沉重打擊--北京於2020年對貸款實施全面限制後,房地產開發商一方面拖欠貸款,同時難以籌得資金。

北京試圖通過下調利率以及向銀行注入資金以促進經濟增長。在經過反復封鎖、大規模檢測、長期隔離和人員流動限制後,中國於去年 12 月突然終止了其新冠清零政策。一些限制雖然仍然存在,但隨著大部分嚴格措施的取消,中國國內需求的上升將有望重振該國經濟。

這也將令一些依賴旅遊業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泰國從中受益。埃雷羅說:"由於缺乏中國遊客,這些東協國家的遊客數仍然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雖然我們不會期望中國遊客人數能重返疫情之前的水準,但可以預期的是,如果中國開放,情況會有所好轉。"

泰國希望其旅遊業逐步好轉
泰國希望其旅遊業逐步好轉圖片來源: Salinee Prab/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比斯瓦斯指出,2022 年,許多國家開放邊界已經使亞太多個國家的旅遊業逐步回暖,他預測說,"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擁有大量國際旅遊業的國家,其2023 年經濟發展勢頭預計將顯著增強。"

印度逆風而上?

由於利率上升和全球貿易放緩,亞洲第二大經濟體印度也面臨著困難。與此同時,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也加劇了貿易平衡的惡化。再加上消費者價格指數持續高於印度央行制定的2%至6%的目標範圍,迫使其在過去一年內多次加息,將借貸成本推高至疫情前的水準。

印度央行在過去一年中不得不多次加息
印度央行在過去一年中不得不多次加息圖片來源: Soumyabrata Roy/NurPhoto/IMAGO

比斯瓦斯預測認為:"對於 2023-2024 財政年,印度經濟預計將繼續保持 5.3% 的同比增長,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及疲軟的外部需求將減緩經濟增長。"埃雷羅表示,印度在未來一年面臨的挑戰包括流動性收緊、出口疲軟和增長勢頭放緩,"我們預計 2023 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 2022 年的 6.9% 放緩至 6.3%。"

外資撤離中國

專家表示,鑑於北京和西方之間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2023年企業將繼續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進行多元化投資,以避免去年出現的供應鏈中斷,而一些東協國家可能會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埃雷羅表示:"包括跨境併購和創建投資在內的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數據顯示,2022年流入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激增。""我們預計,即使中國取消其新冠清零政策,這一趨勢仍將繼續。這不僅會增加東協和印度地區的資本流入,還會提高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

歐盟與東協:正雙向奔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