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60年河東 60年河西 美國如今仰賴東亞

德國之聲中文網站2005年8月12日

美國歷史學教授柯爾克近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指出,美國在二戰的東亞戰場雖然取得軍事勝利,在政治上卻是大輸家。

https://p.dw.com/p/72YY
越戰結束是美國終失霸主地位的又一象徵圖片來源: dpa

二戰亞洲戰場的最重要事件是中國革命

按照柯爾克的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歐洲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稱得上世界戰爭。中國發生革命是二戰的最重要事件。經過二戰,中國、越南、北韓等國成為共產主義國家,菲律賓也幾乎走上這一條路。雖然對這些國家的共產主義的真假可以有爭論,但它們無一不是脫離了對西方的依賴、反美,並具有強大的經濟潛力。也就是說,二戰的最重大變化是在亞洲。與歐洲相比較,亞洲在1917至二戰爆發的1939年期間要穩定得多,而1945年之後,卻成為國際間不穩定的主要地區。

與日本一樣,美國戰略家們在中國也是「事與願違」

柯爾克指出,日本軍隊在亞洲戰場的一個戰略思維是,為支持一場長期戰爭所需,應從所佔領國盡可能快地獲取原料。一個例子是,在越南,日軍強令將稻田改成橡膠園,導致糧食匱乏。在政治上這是一場災難。如果沒有這一經歷,或許根本不會發生越南革命。

據柯爾克教授的分析,日本人在中國也犯了同樣的錯誤。1927年,中國共產黨共有黨員58000名,至1937年,減少至40000人。日本的侵華戰爭間接動員了中國農民,最終使中國共產黨獲益。中國變成共產主義,這是日本戰略家們所始料不及的。而對美國而言,同樣如此。美國人當時相信,國民黨會在國共之爭中最終取勝,否則,美國當年絕不會同意中國獲得聯合國擁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

美國軍事取勝,政治失敗

柯爾克認為,日本在二戰中軍事和政治滿盤皆輸,美國則是軍事獲勝,政治失敗,因為,政治的結果與其所期待的完全"南轅北轍。美國沒有想到,共產主義者會將這麼大一個地區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中國共產黨人1949年贏得政權,對美國而言是一場災難。俄國人當時至少在名義上有了中國這一戰略同盟。而有關日本的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美國如今對當年的政策後悔不已。今天,美國視東京為針對中國的平衡力量。

中國共產黨在戰爭中坐大

人並非生就是革命者。列寧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柯爾克教授確認,如果沒有第2次世界大戰,中國共產黨不會有日後令世界瞠目的崛起。柯爾克在分析其原因時指出,二戰使中國的中產階級消亡殆盡,至1943年,該階層的實際收入減少了90%,洪水猛獸搬的通貨膨脹使許多人轉向共產黨人。

柯爾克表示,中國人並非天生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只是希望中國重新強盛,他們是民族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的基礎是民族認同感,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中國共產黨從1937年的約4萬人增加至1949年的450萬。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是抵禦外辱的領導力量,而國民黨政府則完全腐敗。共產黨代表了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主義的中國。這個民族主義今天也是中國共產主義政權的核心。如果今天中國舉行自由選舉,勝者將是共產黨,因為,它已使中國再度強大。

美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結束於70年代初

依據柯爾克的分析,1945年,美國在亞洲進入了一個日本和歐洲殖民國家留下的真空地帶。就此而言,美國戰後在該地區迅速增長的影響是歐洲的荒唐和日本的失敗帶來的結果。然而,至遲到70年代初,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霸主地位已然告終。那時,亞洲的自我認同已有新的發展,美國在越南遭受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失敗,亞洲則逐步走上強盛之路。與北約相呼應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已經壽終正寢。就與美國的關係而言,日本、韓國和台灣已相當獨立。

美國仰賴東亞

柯爾克教授指出,美國有一個全球獨大的軍事機器,但同樣有一個全球獨大的赤字貿易。這一點就決定了美國已不再是經典意義上的超強。為填補虧空,美國不得不對外舉債,而亞洲是美國舉債的主要地區。換言之,今天的美國已經是一個仰賴他人的債務國。使美元繼續得以生存的是東亞國家。如果中國、日本或韓國放棄美元,美國便算完蛋。就此,柯爾克表示,中國在軍事上並不對第三國構成威脅,因為,中國不想戰爭,而是要做生意。柯爾克的結論是,美國早已不如1946年時那樣強大。美國還需繼續從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以及現在的伊拉客戰爭汲取教訓。美國有著自己的界限,這在亞洲將再度得到證明。

加布裡埃爾.柯爾克簡介:

美國政治學家,歷史教授,著作等身,其中包括有關20世紀的"戰爭世紀,有關911事件的"另一個戰爭世紀?的名著,對美國政府外交和戰爭政策持批評態度。他的"越南-戰爭解剖一書被視為有關越戰的經典著作。現年71的這位美國學者目前在荷蘭居住。

(凝煉編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